正文 第7章 醫易同源:《易經》中的養生智慧(3)(1 / 3)

性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是一切生物繁衍的基礎。有了性,自然界才有了朝氣蓬勃的生機,《易·係辭下》寫道:“天地絪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孟子·告子上》說:“食、色,性也。”性是人的自然本能,如同飲食一樣,性欲是人的生理需要。和諧的性生活,可使男女雙方都獲得一種享受,首先是心理上的舒展,這無疑有益於身心健康。但是房事太過或不及對養生都不利,必須把握好“適度”這個原則。那麼如何做好房事養生呢?

古代房中術認為,宜采用“七損八益”法。如《黃帝內經》裏說:“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說明導致人體衰老的重要原因是不懂得運用“七損八益”而致。

那什麼是“七損八益”呢?

所謂“七損”,是指七種性生活中有損人體健康長壽之事,具體來說就是:

“一曰閉”,即行房時產生性器官疼痛;

“二曰泄”,即行房時大汗淋漓不止;

“三曰竭”,即恣情縱欲,行房無度,耗絕精氣;

“四曰勿”,即欲行房時,因陽痿而不能進行;

“五曰煩”,即行房時心慌意亂,呼吸喘促;

“六曰絕”,即女方沒有性欲,男方強行,汗泄氣少,心熱目冥,如陷絕境;

“七曰費”,即行房過於急速,既不愉悅情誌,於身體又無補益,耗費精力。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勞累、生病、體虛的時候,或者是心髒、心血管不好的時候,如果行房的話,對身體的危害是很大的。

所謂“八益”,是指有益於人體身心康壽的八種做法,具體來說就是:

“一曰治氣”,即行房之前應該先練氣功導引,使周身氣血順暢;

“二曰治沫”,即舌下多含津液,不時吞服,可滋補身體;

“三曰知時”,即是說要善於掌握交合的時機;

“四曰蓄氣”,即蓄養精氣,做到強忍精液不瀉;

“五曰和沫”,即上吞唾液,下含陽液,雙方在交合中非常協調;

“六曰積氣”,即交合適可而止,不可精疲力竭,以便積蓄精氣;

“七曰持盈”,即交合之時要保持精氣充盈,做到不傷元氣;

“八曰定頃”,即是說交合時,男方不要戀歡不止,防止陽痿。

簡單來說,就是平時一定要注意房中氣功的鍛煉,以蓄養精氣,在行房前應充分嬉戲,使雙方都產生強烈的性欲,同房要適可而止,不要恣情縱欲。如果能很好運用這八種做法,就可以避免七種損害的現象,達到性生活的和諧。

“七損八益”的理論對日常房事養生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尤其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更應參照古人的“七損八益”的論述去做,才可以收到固護精液、體質神氣協調、經脈通暢、肌力強健、骨骼充實、關節靈活等保健效果,並能治療漏血、陰冷、閉經、月經不調和陰道炎等婦女病症;亦能防治遺精、早泄、氣血衰損、體力耗傷等男子病症。

“藏風聚氣”,家居風水中的健康常識

“風水”一詞,從字麵上講,“風”是指流動的空氣;“水”,即山水,是大地的血脈。我們通常說的看風水,主要就是看山、水,還有氣。有新鮮空氣(風)和有清潔甘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生命存在。人要健康地生存,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非常重要。

風和水,原是《易經》八卦之中的巽卦和坎卦的象征物。《易經》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分陰分陽的,也是陰陽互補的。世界可分為天、地、人三個層麵,通稱為“天地人三才”,“三才”也全都是陰陽並彼此可以組合成八卦。八卦的乾、坤、艮、兌、巽、震、坎、離,即為構成世界的八種基本物質:天、地、山、澤、風、雷、水、火。我們的祖先在千百年的生活實踐中,深刻體驗到了自然天、自然地對自然人生存的重要性,片刻也無法離缺。特別是人類賴以基本生存的“風”——空氣,和保存生命基本體征需要的“水”,就成為生存發展的最根本的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