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賈寶玉非常厭惡封建知識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諷刺那些熱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因此,他對八股文章也非常排斥,而是喜歡讀各種雜書來豐富知識,這其中也包括一些醫學類的書籍,使得他對醫學也有了很深的造詣。我們從他給晴雯看藥房的描寫中就可以看出來。在《紅樓夢》第五十一回中,晴雯患了感冒,請胡庸醫診治,結果給晴雯開了一副“虎狼藥”,寶玉看了藥方非常生氣,於是又請王太醫來重新診病,看了王太醫開的方子後,寶雲才轉怒為喜說:“這才是女孩子服的藥。”服後,晴雯病症就逐漸好轉。由此可見,賈寶玉對各種中藥的藥性是非常熟悉的,他也懂得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處方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這些無疑對他自己的養生保健都有很大的幫助。假想如果賈寶玉潛心研究醫學的話,很有可能成為一代名醫呢。
賈寶玉,這個《紅樓夢》的主角人物,在讓我們看到一個具有叛逆思想形象的同時,還教給了我們很多養生的知識,給忙碌的現代人以有益的啟迪,讓我們從更多的角度去理解人物,讀懂作者的內心世界。
紅樓壽星的快樂養生學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寫了兩位“壽星”:一位是身處豪富之家,“鍾鳴鼎食”的老祖宗,賈母;一位是身居村野,貧寒位卑靠“打抽豐”過日子的老寡婦,劉姥姥。兩人身份地位的巨大懸殊,讓人可以揣測那個時代的貧富差距與不公平的現實。不過兩人也具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很長壽。
《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就有一段二人關於年齡的對話。賈母道:“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劉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賈母向眾人道:“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健朗。比我大好幾歲呢。我要到這麼大年紀,還不知怎麼動不得呢。”劉姥姥笑道:“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若我們也這樣,那些莊稼活也沒人做了。”賈母道:“眼睛牙齒都還好?”劉姥姥道:“都還好,就是今年左邊的槽牙活動了。”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得知,賈母和劉姥姥都已經是七十多歲的高齡了,但是身體都十分硬朗,這在古代已經是長壽的人了。細細探究兩人的長壽秘訣,雖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心態樂觀,豁達開朗。
喜歡《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賈母雖是整個賈府至高無上的領導者,但她不像王熙鳳那樣有著強烈的權力欲望,反而是將賈府所有的事務都交給兒媳、孫媳處理,自己樂得清閑,享受天倫之樂。沒有家族的繁雜事務的打擾,賈母的晚年生活是相當怡然自在的,這為她的長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賈母又樂於和晚輩們共處,因此一家子年輕晚輩都愛和她做伴。年輕人的簇擁,讓賈母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而不是乏味枯燥。她能夠接觸到孩子們的世界,在心態上也就年輕了幾分,心態的年輕才是身體保持活力的基礎。
劉姥姥則更是一個樂觀而豁達的老人。家道艱難,被迫到親戚家尋求幫助。一般人難免自怨自艾,覺得顏麵盡失。但劉姥姥很看得開,隻當自己是“去見了趟世麵”。麵對王熙鳳等人取笑、嬉鬧,她也不惱,反而配合他們耍弄。她用自己樸實的幽默,給賈母和大觀園的女兒們帶去了很多的歡聲笑語。如第四十回中賈母給劉姥姥頭上插花,而王熙鳳則把一盤花橫三豎四地插了劉姥姥一頭。這分明是王熙鳳在耍弄劉姥姥,但劉姥姥笑道:“我的頭也不知修了什麼福,如今這樣體麵起來。”“我雖老了,年輕是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晚索性作個老風流。”眾人都大笑不止。其實,像劉姥姥這樣一個久經世故的老寡婦,麵對橫三豎四的取笑,為何會表現得渾然不知呢?她的心裏非常清楚,但是她不表現出來,而且還自己作踐自己,說些讓人捧腹的“瘋話”,常人看來實在也就“傻”得可以。這恰恰反映出劉姥姥卓越的情商和豁達的心胸。
心態的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甚至是根本。《黃帝內經》中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才是抵禦一切外來疾病的最有力的武器。所以,從賈母和劉姥姥的長壽經上看,並不是隻有家境優越,養護周到才能長壽,隻要你有了一份快樂的心態,不管是錦衣玉食還粗茶淡飯,你都能從中體味養生的真諦。
金陵十二釵,養生各有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