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些合並起來,就是合並症、綜合征的發病外緣。總之,三因在外緣的誘發作用下,從平衡的狀態發生改變,疾病產生。赤巴產生熱性疾病,培根產生寒性疾病,隆性輕、動、寒、熱性病都可由之誘發。
藏醫學中的飲食養生
藏族人生活在廣袤無垠的雪域高原,自然條件惡劣,很多人初到此地都無法適應,身體出現種種不適,當地人卻是平安無事,我們通常的解釋就是當地人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環境。那麼,他們的身體機能是怎麼慢慢適應雪域高原的環境的呢?飲食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藏醫裏,食物主要分為糧食、蔬菜、肉食、乳品、熟食,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效。五穀類糧食,如青稞、大米、小米、小麥、大麥、燕麥等,屬於糧食中的芒類食物,具有強筋、增長體力、祛隆生培根的功效,是藏族人們每日必吃的食物。豌豆、扁豆、蠶豆、紅豆、小豆等屬於莢類食物,能收斂肛門,消除培根產生的熱,消除濕潤,藏族人們經常用它們來驅濕止瀉。
關於肉類,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們每天必不可少的。具體來說,藏民常吃的肉類中,綿羊肉性溫、潤,有開胃助消化,增強體力,治療隆病和培根病的功效;山羊肉性涼而重,可治療梅毒、食物中毒、黑天花、燒傷等,但老人、小孩和久病的人須謹慎食用;黃牛肉性涼而潤,治療火熱、痰火和濕熱;水牛肉有安神助眠的作用;豬肉性涼,輕、潤,清熱,並可治療瘡傷培根淤紫證;犛牛肉性溫熱、滋潤,可治療寒證,但也容易引起血病和赤巴病;野牛肉性溫熱,可治療胃病、肝病等寒性疾病;馬、驢、騾肉可祛風、化膿,並能治療腰腎寒證及黃水病;雞、雀肉可增生精液,治療瘡瘍;野兔肉性溫而糙,可增生火熱,止瀉,美容,防治冠心病、高血壓;旱獺肉性溫、重、潤,能治療瘰鬁、癤癰、胃病、腰腎疾病、頭部疾病和寒性隆病;魚肉味甘,性溫,有開胃、明目的功效,可治療胃病、瘡瘍、瘰鬁及培根病。
藏民食用的蔬菜多為蔥、大蒜等,味鮮辛辣,蒲公英與苣菜皆味苦,這些蔬菜分別產於幹旱或潮濕地帶,能以幹燥或新鮮的方式食用,亦可以炒煎烹調,分別具有溫、輕、涼、重的性質,能夠治療熱證與寒證。
藏民的乳品主要是牛奶,奶汁大多味甘,性重、涼、潤、鎮,具有增強體質、培元益精、煥發榮光、潤澤肌膚、治療隆病和赤巴病等作用。
藏民經常食用的烹調熟食很多,嫩麥青稞所煮成的稀粥可以平息熱證所致之氣滯;炒青稞片微熱可開胃,提振食欲;進食米醋能夠除病排除穢物;服用肉湯可以療虛勞,增長體力,對於隆症有益。
具有神奇療效的高原藥物
西藏的海拔非常高,2500~5000米的高山、裸岩、灌木叢地帶生長著數百種珍貴藥材,如蟲草、西藏延齡草、胡黃連、天麻雪蓮、紅景天、高原靈芝等。這些生長在高寒缺氧地帶的雪域藥材,不僅純淨無汙染,而且藥效特別好。同時,由於特殊的地質原因,這些藥用植物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金屬微量元素,很符合非高原地區的人們需要,使藏藥擁有了神奇的療效。
而且,在藏藥的典籍裏,有數百種礦物都可以入藥,比如:金子味苦,可以去毒;銀可以止膿血;綠鬆石可以治肝、肺發熱;珍珠可以治腦病,等等。《四部醫典》還記錄了許多珍貴而又有獨特療效的藥物,如珍珠七十,藏語叫做然納桑培。然納是珍珠的意思,而桑培則是七十的意思。這是藏藥裏頂級的珍寶藏藥。珍珠七十以珍珠、檀香、降香、九眼石、藏紅花、牛黃、麝香製作而成,是治療中風、癱瘓的靈藥,對心腦血管疾病,更有奇特的療效。
藏醫認為,藥物具有甘、酸、鹹、苦、辛、澀六種味道,跟中醫的食物五味說很相似。
一般來說,甘味在口中能長時間地停留,並可引起食欲。甘味藥物則能增長元氣和體力,對老人和小孩有滋補的作用,可治療消瘦病、氣管炎、肺病等疾病,還能使創傷愈合,容顏煥發,使五官靈敏,延年益壽,對於中毒症、隆病、赤巴病都有效用。但是甘味藥物運用過量時,容易誘發培根病、肥胖症、消化能力下降、遺尿症、甲狀腺腫大等。
酸味會使牙酸癢,口水外流。酸味藥物則能生胃火,幫助消化,稀釋油脂,還能順氣。但是用量過多的話,會導致血液病、赤巴病,使肌肉鬆弛,目力昏花,頭暈,產生丹毒、疥癬、皮疹、口渴、水腫、鼓脹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