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約定(2 / 2)

陳通聞言,臉上終於有些掛不住了,正容問道,“我若投校尉,不知校尉作何安排?”

劉和斟酌片刻說:“伯舉兄弟勇冠全縣,在我這裏擔任牙將一職綽綽有餘,不過我最多讓你擔任都伯。一則伯舉你資曆太淺,難以服眾,二則軍中將士桀驁,我根基不穩。但憑著伯舉的本事,若有些功績,一曲甚至一部,將來都不在話下。”

“不過今日我思前想後,卻有了另外一種安排。”

見陳通聽得仔細,劉和潤了潤嗓子,繼續道,“實不相瞞,自部曲來到汝南之後,軍中大將無一人前來拜見,其中故有後將軍的緣故,但將士桀驁可見一斑,實乃是我在軍中無甚根底。有道是慈不掌兵,我欲助後將軍討伐周賊,一則趁機掌握部曲,二則打磨一下諸將的桀驁之氣。如此一來傷亡恐怕不小,所以我想裁撤傷亡最重的一部,另建新軍。”

陳通聽到這裏一股狂喜湧上心頭。劉和假裝沒看見,反而鼓舞道,

“若伯舉能帶百人來投,我封你為都伯;若伯舉能帶千人來投,區區別部司馬,我又豈會吝嗇!”

“不過有言在先,帶來的人通過篩選才能算數,我麾下部曲隻要精銳!”

陳通這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迎頭便拜,“末將陳通,拜見主公!”

劉和將陳通扶起,淡淡地笑道,“我得伯舉,如魚得水耳!”

二人重新按主從分坐,陳通立刻拍著胸脯對劉和保證,“三月之內,末將必帶一千精銳前去相投!”

劉和一邊暗歎自己嘴炮無雙,一錢未費,便得了一員勇將和精兵數百,一邊又假惺惺地勸慰陳通莫急,言以其才能哪怕單身入營也很快就能獨領一部。

幾人一直喝到下午,劉和才不顧陳通極力挽留,率眾離開。

……

夕陽西下,陳通就像是一塊木頭一樣佇立在餘暉中,不知想些什麼,這時有一老者走了過來,正是勇伯。

勇伯上前問道,“大公子,你下定決心了嗎?”

陳通眉頭微皺,神情卻異常堅定,“是的,勇伯,機不可失!如今天下大亂,豈不正是我等魚躍龍門的機會?我陳伯舉又豈能一輩子在這小山坳裏作威作福?”

此時寒風掠梢,周圍的林木在搖晃時發出沙沙的聲音,似乎在表示讚同。

勇伯歎息了一下,知道一旦大公子下定決心,十頭牛也拉不回來,隻是還是微微有些擔心。

“既然大公子已下定決心,老奴也不多說什麼。先假設這個公子和沒有拿大話誆人,以公子之誌,恐怕別部司馬一職已在囊中。奈何堡中適齡丁壯也就六七百人,恐怕……”

陳通擺擺手,製止道,“我相信封先生!”

語氣不容置疑,“既然主公隻要精銳,那我便隻帶二三百悍卒即可,其他丁壯正好在家守著!”

“那不夠的名額?”

“山人自有妙計!”陳通狡狹一笑,“你道我為何跟主公索要三月之期?”

勇伯配合道,“計將安出?”

陳通遙指後山,哈哈大笑道,“勇伯忘了最近有什麼大事了嗎?”

勇伯想了片刻,然後一拍腦袋,“備寇……”

“正是。”陳通此刻臉上洋溢著自信,“南頓每年用來備寇的鄉勇足有數千,隻要拿到手裏,何愁沒有一千精銳!”

但勇伯不無憂慮,“大公子想要達成這個願望,至少有三個難題!”

說著豎起三根指頭:

“其一,每年備寇事宜都是下麵鄉亭各自為戰,或是由亭長組織,或是由豪強動員,除非縣寺下令,否則絕無可能統一行動。”

“其二,雖然我們陳家堡算是南頓最大的豪強,大公子勇武也冠絕全縣,但我陳家興起畢竟不過六七年,根基不穩,而大公子又沒有官職在身,想要統籌諸事怕是難以服眾。”

“其三,哪怕眾人尊公子為盟主,公子又如何說服他們一同轉投劉校尉呢?”

“此事易耳!”陳通似乎早有成算,金色餘暉下,掩映著自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