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初見孫策(1 / 2)

“此事易耳!”

此時酒意還未褪盡,陳通的臉上還是有些潮紅。

“第一點最簡單,這兩年郡中大寇肆虐全郡,一年勝過一年。聽聞大寇龔都與眾賊相約今年共侵南頓,這可不是一鄉一亭所能防禦的。旻父雖然亡故多年,但郡縣兩級官員中猶有不少人承他的人情,隻要文通能修書一封,又是有利於全縣的好事,縣中大人必然允諾。”

“第二點,我聽說南鄉金山亭苗家家主苗老六,今年年初將家中的小女送給了楊長史作女妾,並且深得楊長史的喜愛。我雖不恥他的為人,卻不得的不承認,包括我在內,不管是縣裏的諸位大人,還是縣中的諸多豪強,沒一個敢不個他麵子。其人虛榮貪鄙,我隻要多費錢財,再奉承兩句,必能達成所願。”

“至於最後一點,更是不難。誰不想光宗耀祖,封侯拜相?隻不過家族的出身限製豪強們的仕途。加上今年後將軍與周昂作戰不利,強拉的眾多丁壯有不少逃回了鄉中,隱匿在豪強的塢堡,後將軍府曾下令嚴懲,屢禁不止。若能在與賊寇作戰中樹立足夠的威望,誘之以利,挾之以柄,自然會有人歸順。”

餘暉披灑在陳通身上,陳通如披著金甲的戰神,氣勢非凡。誰也想不到,傳言不好讀書的陳伯舉,此時的眼中正投射著睿智的目光。

勇伯俯身歎道,“今先祖顯靈矣!”

從陳通王父陳恭開始,勇伯侍陳家已曆三代,名為主仆,實則祖孫。看到如今陳家崛起的希望出現在陳通身上,勇伯不由得老懷開慰,落下淚來。

陳通見了,連忙勸慰,渾然沒有了剛才的的氣勢。

……

“幸得先生勸阻,險些釀成大禍!”

劉和等人回到汝陽已有一個多月了,大雪連下了好幾場,氣溫急劇降低。

劉和在幽州住了好幾年,倒也沒什麼,封旻卻凍得直跺腳,聽說劉和這有火盆,便天天湊在劉和這裏。

火盆也就是最近幾年才在幽州興起,當地也叫“神仙爐”,用泥所製。當地大族室內取暖多靠火炕,但屋內的熱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時雖然把炕燒得滾熱,也抵不住外邊的風雪嚴寒,於是火盆便出現了。

泥火盆的最大特點是傳熱慢但保暖性能非常好。閑著無事,劉和特意令景伯等人做了一個,封旻借機過來取暖,同時與劉和討論著局勢與未來的規劃。

一來二去還真的發現了大問題。事情還得從南頓之行說起。

劉和前去拜訪袁閎那日,張廷以傷勢複發為由到醫館看傷,外出散布謠言。因為杜慶的存在,也算經過幾番鬥智鬥勇,張廷最終還是悄悄地通過來自平輿的商賈將謠言散了出去。

謠言很多,有人傳言幽州牧劉虞起兵討伐公孫策,大敗,公孫策大肆屠殺劉虞帳下將士親屬;也有人說鮮卑寇邊,邊郡十數縣民眾慘遭屠戮;甚至還有人言州中大族勾結烏桓起兵造反……

傳言不一而足,但都有鼻子有眼,從郡治迅速傳開,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聽說幽州軍中一片混亂,很多將士吵著要回家,後將軍府的謀士們為了此事都吵翻了天。

不是沒有人懷疑劉和所傳,但劉和等人一直都在後將軍府的監視之下,他們苦無證據,二則謠言起於郡治。

然而就在劉和洋洋得意之際,封旻卻給劉和潑了一頭冷水,使得劉和一下子清醒了過來。他發現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忽視袁術的真實性格。

袁術的迅速崛起,家族四世三公的聲望可以說是居功甚偉,袁術表麵上也是一個注意聲望的人,但本質上妄自尊大的袁術又豈會被名聲所累?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別人可能因此做出妥協,但袁術不會,他不但不會將軍隊交給劉和,反而會下定決心將之吞並!

所以在封旻的勸誡下,劉和不得不平息謠言。深知堵不如疏的劉和,又散布了許多其他的謠言。效果不錯,謠言果真漸漸平息了下來。這件事傳到後將軍的幕府,府中謀士紛紛打消了對劉和的質疑。

因此才有了上一番話。

但二人現在討論的卻不是這個。三天前,袁術回到了平輿,聽說打算在今晚大宴群臣。這對劉和是個機會。

劉和現在手裏拿的就是請帖。說是帖,倒不如說是傳,其長六寸,木質,上麵刻有參宴人的名字、開宴時間,及坐席位置。

此時封旻正跪坐在對麵。劉和苦笑一聲,“看樣子,還是連橫派占據了上風。”

“一直是連橫派占據上風,”封旻喝了一口熱水道,“楊弘出身弘農楊氏,同樣是四世三公的大世家,在後將軍眼中自然不同。閻象等主張合縱,廣結盟友,未嚐不是沒有從外部尋找強援以達到抗衡楊弘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