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二會袁術(2 / 2)

比如這次,聽說袁耀想要習武,他連軍中的軍務也不顧了,親自過來教袁耀習武。雖然落在袁術眼裏可能被認為不務正業,但在張勳看來,袁術的好感比袁術的看法更重要。

袁術是一個感性勝過理智的人,因此他常常做出一些在常人看來不可理喻的事。比如現在,袁術明明忙得焦頭亂額,卻因為兒子的一點小事,便將手上的軍務全都丟給了手下的謀士,不管不顧的跑了過來。

“耀兒,你現在感覺怎麼樣,好點了嗎?”袁術關切地問道。袁術此人雖然算不上是一個明君,卻是一個難得的慈父

張勳身後的小孩兒像一個小大人的一樣歎了口氣,又點了點頭,“阿翁,耀兒還等著替您上陣殺敵呢,怎麼會不好!”

“胡鬧!前一陣剛落馬受傷,不好好修養,上什麼陣,殺什麼敵?”

袁耀的話好像勾起了袁術,某些不好的聯想,使得他忍不住怒斥道。

“我的傷早就好了,不信您問問張將軍,剛剛誇我武藝出眾呢!”

“行了,你現在還小,等你大了自有你上陣殺敵的機會!來人,還不快將公子帶走”

“諾。”

旁邊侍奉的奴仆聞言趕緊上前將袁耀拉走,袁耀嘟囔著嘴,隻能三步一回頭的走進屋內。

袁術望著小兒的背影走遠,他的臉頓時沉了下來。雖然兒子願為自己分憂解難,自己也很高興,但他的自負全讓他感到不舒服。什麼時候自己這個堂堂後將軍,需要輪到依靠一個小孩了?哪怕是沒有此意也不行!

本來就有一連串壞消息傳來,雖然在他看來隻是一時小挫,但自己如日中天的勢頭確實被打斷了。這段時間他受挫連連,九江未平,後方也有不穩的跡象,一個應對不當,傾巢之禍就在眼前。

袁術在這沉思問題,自然就將張勳撇在了一邊。張勳不由得誠惶誠恐,以為拍馬屁拍在馬腳上了,想要挽回一下,卻又不敢開口打擾,隻能滿頭冷汗的站在一旁。

正好這時有一書佐前來稟報事情,解了他當前的困境。

“啟稟將軍,侍中劉和來了,正在客堂裏等候。”

袁術臉上露出一絲不出所料的笑意,就仿佛他知道劉和一定會來一樣,點點頭,起身欲走,這時,書佐猶豫一下,又道:“同來的還有司徒袁滂之子袁渙!”

袁渙,自曜卿,陳國扶樂人,司徒袁滂之子。陳國國相任命袁渙擔任功曹之職,後來又舉薦給公府,在官吏考核中獲得較高的等級,授官譙縣縣令,未去上任。

眼見豫州即將大亂,他想舉家遷往江淮,不料被卻被袁術所截。

袁術對他很是看重。一方麵敬重他的才學品德,一方麵卻是想借助其及其父的聲望,扭轉當前不利的局勢。

所以盡管楊弘等人對他很是排斥,袁渙也不願投在袁術的麾下,袁術依然時常拜訪他。袁術常常跟他討論天下大勢,袁渙總是正氣凜然地論述自己的主張,袁術辯駁不過,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對他以禮相待。

小宏先生袁宏曾經這樣評價過袁渙:“其人溫雅,器識純素。貞而不諒,通而能固。恂恂德心,汪汪軌度。誌成弱冠,道敷歲暮。仁者必勇,德亦有言。雖遇履虎,神氣恬然。行不修飾,名跡無愆。操不激切,素風愈鮮。”

如今袁術聽聞他主動前來自己府中,自然是喜出望外,“他在哪裏,帶我去看看他。”

“劉侍中好像和袁先生同來,聽說是在府前遇到了。”

袁術點點頭,表示知道了,準備跨出院子時,腳步突然停住了,他沉吟一下道,“張將軍,你也來吧!”

說完負手而去。

張勳聞言大喜,快步追上,猶豫了一下道,“主公,末將有一言。”

張勳年約三十歲,身材魁梧,肩膀寬闊,兩臂結實有力,舉止間豪邁不羈,典型的武夫。但他三角形的眼睛,高而挺直的鷹勾鼻使他顯得陰險奸詐,不時冒出的壞水,又使他有了毒士的特點。

雖然他文不成武不就,可因為多次蒙對袁術的心思,反而給袁術留下了文武雙全的印象。

“說吧。”

“末將建議,主公最好不要見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