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禍從家中降(1 / 2)

細陽城外,雪梅裏,劉氏祖宅。

微風細雨,飄搖著,點點灑灑,綿綿密密。

雪梅裏是細陽劉家的祖地,隻不過幾經起落,裏中大部分的人家雖然都與劉家沾親帶故,卻已不是劉家的人,隻有村中央那巨大的院落,還在彰顯著劉家望族的身份。

裏中多是小門小戶,油燈的開支他們是舍不得擔負的,故而裏中一片漆黑。在夜裏隻是隱隱可見黯淡的燈光,那是劉家所在的地方。

黃巾亂前,劉家就開始衰敗,等到蛾賊來了,劉家更是一落千丈。

但這一代的家主劉昌卻勵精圖治,艱苦的操勞著家業,使得劉家不但在望族中站穩了腳跟,還有了複興的跡象,隻是嫡子劉密卻有些不爭氣。

這時,劉家還在進行晚餐,菜油燈散發柔和的光芒,在一處桌子上,有著四人,劉昌,正室夫人,長子劉庸,次子劉密。

至於妾室和下人是沒有資格上桌的

菜肴很精美,四菜二湯,魚肉俱全,鮮美味絕,非常豐盛。

劉家很講究禮儀,就連一身紈絝作風的劉密也是坐姿端正,絲毫沒有在外邊的放浪形骸。吃飯的時候細嚼慢咽,盡量不發出聲音,靜靜聽著說話。

“阿翁,我尋思著,您和阿母是不是先回縣裏住著?這裏的條件比不得城裏,有我看著就行了。不就是夏收嗎?咱家裏的佃戶最晚的入我們家也有五年了,有我一個人就夠了。”劉庸說著。

屋外傳來淅淅瀝瀝的雨聲,劉昌放下筷子,笑眯眯看著長子和次子,說著,“這算是麼苦?當年先祖篳路藍縷開創了我們劉家上百年的基業,那才算是真正的吃苦。我們劉家之所以衰敗,就是因為忘記了先祖的開創基業的艱辛。這方麵你們一定要向子衡學習,尤其是你,仲文!”

仲行是劉密的字,此時的他十分乖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父親,靜靜聽著,但他是什麼貨色,劉昌心裏清楚的很。

想起這兩天他背著自己的偷偷的跟他的狐朋狗友一起在外麵鬼混,就有些氣不打一處來,實是恨鐵不成鋼。

他已經對這個嫡子絕望了,所以打算將基業傳給長子,於是對劉庸說道,“你雖然讀書學習的能力隻是一般,雖然不能出仕,隻要你願意吃苦,未必沒有振興劉家的基業。如今子衡已經出仕孫策,前途不可限量,以後你可以跟他多多親近親近。”

劉庸凝神思考著,他卻不是莽從的人,說道,“阿翁,孫策雖然是人傑,但我看他的所作所為,不像是安分的主。尤其他勇武而不惜身,雖然能立功開業,但恐怕會赴烏程侯的前車之鑒,所以還是不要和他綁在一起的好。”

“聽說子衡深受孫策的重用,我們隻需要維護好這層關係就夠。關鍵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背後給予他支持,但最好是不要放到明麵上來。我們劉家既然沒有可以分仕數家的人才,那就需要明哲保身,否則一旦行將踏錯,下錯了賭注,恐怕會毀了我們劉家!”劉庸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孟言說的甚是,保家才能立業,正是老成持重之言。卻是為父欠缺考慮了。聽說孫策剛剛推薦張勳擔任淮南郡的典農校尉,公子和的地盤上就出了亂子,恐怕與其脫不了關係。可見他不是個安分的人啊!”

“孫策與劉和具是人傑。奈何劉和根基已穩,他孫策雖然勢大,也隻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皆可被後將軍一言奪去。這時候與對方起衝突,這不是亂來嗎?恐怕劉和不會善罷甘休!”

見劉庸臉色微變,劉昌擺擺手,示意他鎮定。

“這是不是孫策有意如此還不好說。孫策麾下有秦鬆、陳端等廣陵名士,想必想得比我等周全,我們又何必杞人憂天?”

“我是擔心子衡受到牽連!”

“無妨!孫堅給孫策留下的基業,可不是表麵上的幾萬兵丁,最重要的袁術帳下的人脈。否則袁術早就將孫家的部曲吞的一幹二淨了,還會留下孫家的孤兒寡母?”

“嘶,你說後將軍有滅了孫家的打算?”這幾句話聲音雖輕,在劉庸耳邊如平地了打了個霹靂,一下子就使他仿佛破開了一直遮在眼前的迷霧。

“之前或許有,現在恐怕已經打消了。孫堅死後,他留下的部曲卻依然對孫堅忠心耿耿,不但不能為袁術所用,反而會成為他的隱患,這是任何一個忍住所不能容忍的。若是孫家沒了,自然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可是哪怕是剛愎自用的袁術也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一意孤行。所以隻要旦孫策表現出足夠的才能來,這數萬部曲自然會重新成為袁術的助力,孫策自然也會有機會替代其父的地位!”

“我聽說公子和雖然歸順了後將軍,卻保持了自身的獨立,莫非他是後將軍的盟友,而後將軍隻打算要一個盟友?”

劉昌搖了搖頭歎的說著,“劉和哪有資格成為袁術的盟友,袁術看重的是劉和背後的劉虞。劉虞既然願意為了劉和從幽州派過來五千精騎,自然有可能在袁術需要的時候在派幾千過來。而孫策雖然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成為袁術的左膀右臂,但在袁術的帳下卻永遠不能保持獨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