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給你的生活裝點?一些時尚和詩意(3)(2 / 2)

如此多的繪畫,老年人根據自己的所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會讓自己的居室更溫馨、更舒適。

音樂養耳更能養神

音樂,愉悅身心的藝術

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愉悅人的心神,有著良好的保健作用。感情作用和陶冶作用使音樂與健康的關係密切。《禮記·樂記》中有“樂者心之動、樂者德之華”的記載。音樂自古以來是一種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藝術,古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音樂的感動下寫下了“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句。音樂能使人在感情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同時給生理帶來明顯的變化,如血液循環、呼吸的變化、消化停滯、出汗增多,甚至毛發豎起。這是音樂與健康關係最主要的一方麵。

音樂用其特殊的語言形式,滿足了人們宣泄情緒、表達願望的需求,而情感的適當抒發對人的健康十分有利。音樂不僅可以表達情感,還能通過其旋律的起伏和節奏的快慢調節人的情誌。因而令人消愁解悶,心緒安寧,胸襟開闊,樂觀豁達。正如音樂家冼星海所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音樂通過傾聽欣賞可以使老年人心情舒暢,氣血和調,演奏不同的樂器或伴隨優美的樂曲而翩翩起舞可使人動形健身。吹、拉、彈、撥各種不同的樂器,可以心手並用,既抒發情感,也活動肢體,而且,手指的活動還可以健腦益智。老年人可以在音樂中暢遊,在音樂旋律的境界中,舒展身體,輕歌曼舞,使人情動形動,暢情誌而動筋骨,從而達到動形健身的目的。

在跳動的旋律中養生

美好的音樂,不但能給人們以精神上的享受,而且能促進健康長壽。在曆史上,音樂家長壽者甚多,如著名歌劇《茶花女》的作曲者威爾第活到88歲,世界鋼琴大王李斯特活到75歲。音樂也可以使人們肌體的各方麵功能得以活躍,對鬆弛大腦神經、降低血壓、消除不安心理、緩解神經衰弱等,都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老年人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對健康長壽有利無害。

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享有高壽,他在談到音樂時說:“予嚐有幽憂之疾,退而閉居,不能治,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則樂之愉快,不知疾在體矣。”文學泰鬥托爾斯泰、喜劇大師卓別林也酷愛音樂,也都從音樂中獲得高壽。

近年來,科學家通過各種實驗證明,音樂能為人類的健康服務。我國的民族音樂中,《梅花三弄》、《瀟湘水雲》等曲子可使人們的情緒穩定;《步步高》、《喜洋洋》、《瑤族舞曲合奏》可治療神經衰弱與心血管性疾病等。

國外盛行的音樂療法中的處方也都是一些世界名曲。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2號》、西貝柳斯的交響樂《芬蘭頌》可治療精神抑鬱症;勃凱裏尼的《A大調交響樂》、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樂》可治療情緒不穩定;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巴哈的《小提琴D小調協奏曲》可治療高血壓、腸胃功能紊亂等。老年朋友們既可以借助這些音樂來陶冶情操,又可以在音樂中養生保健,何樂而不為呢?

孝心叮嚀

聽音樂,也有忌諱

不要空著肚子聽進行曲。人在空腹時,饑餓感很強烈,而進行曲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加上銅管齊奏的效果,人們聽了會受步步向前的驅使,特別是老年人空腹聽音樂饑餓感會更強烈。

不要在吃飯時聽打擊樂。打擊樂一般節奏明快,鏗鏘有力、音量很大,吃飯時欣賞,會導致心跳加快、情緒不安,從而影響食欲,有礙食物消化。

不要在生氣時聽搖滾樂。人生氣時,情緒易衝動,常有失態之舉,若在怒氣未消時聽到瘋狂而富有刺激性的搖滾樂,無疑會火上澆油,助長怒氣。

不要在睡前聽交響樂。交響樂氣勢宏大、起伏跌宕。睡前聽此類音樂,會令人精神亢奮、情緒激動,難以入睡。

——念的還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