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飲食調養的責任在於父母,父母應該精心觀察孩子的食欲、精神狀態、睡眠和大小便等狀況,發現異常及時調整。孩子在青春期發育期以前,他們的行為、能力都還處在發展階段,還沒有成熟,在飲食問題上不能任意妄為,而應在父母的指導下吃和喝。因此,父母掌握好孩子的飲食尤為重要。
孩子的挑食與偏食
挑食、偏食是當前獨生子女中常見的現象。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而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又來源於各類食物,因此,如果孩子長期挑食、偏食就會造成營養的不平衡,而一旦營養素缺乏或營養過剩都會出現相應的疾病。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挑食與偏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那麼,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是什麼呢?
出現挑食、偏食一般與以下因素有關:
受父母飲食習慣的影響
1~3歲是飲食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孩子的飲食行為主要是模仿父母,如果父母有挑食、偏食的習慣,孩子自然就容易形成同樣不良的習慣。有時候,父母不經意之中說自己不喜歡吃肥肉或菠菜,孩子也就會對這些食物不感興趣。
孩子的口味比較挑剔
如果父母不注意烹調的方法,不注意顏色的搭配和形狀的多樣化,或飲食比較單調,就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如有的父母天天給孩子吃“蒸蛋”,很少換花色品種,孩子自然不愛吃。
曾經有過不愉快的經曆
如果以前吃某種食物後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不愉快的情境下被迫吃了某種食物,這都會令孩子對這種食物產生抗拒的心理。
借此控製父母
有些孩子知道父母很在乎自己是否進食,很關注自己吃了多少,因此常利用挑食或偏食來要挾、控製父母,以達到某種目的。例如:你要買什麼給我,我才肯吃。
孩子挑食或偏食並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父母一定要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與糾正。
一般來說,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從給孩子添加輔食時就要注意:增加輔食要科學、合理、全麵,使孩子對每種食物都要吃,並且要定時、定量,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斷奶打好基礎。如果孩子每天吃飯都能定時、定量,時間一長,就會養成正常的飲食習慣。這樣,一到吃飯的時間,孩子體內就會自動分泌消化液,產生饑餓感,吃飯時就會感到香甜了。
講究烹調方法,注意合理搭配
給孩子做飯,要講究烹調技術,盡量做到色、香、味、形俱全,以引起孩子的食欲,如除了蒸蛋外,還可以炒蛋、煎荷包蛋、做蛋糕等。不吃肥肉和蔬菜的孩子,父母可以把肉和菜剁碎後包在餃子裏給孩子吃。這樣可逐漸改變孩子挑食和偏食的習慣。
注意養成孩子不吃零食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零食不離口,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胃腸不停地蠕動而得不到休息,長此以往就會使消化功能紊亂,吃飯時,消化液就會供不應求,吃的食物在胃裏,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孩子當然就沒有食欲了。由於孩子沒有食欲,必定不好好吃飯,東挑西揀,愛吃的吃得多,不愛吃的一口也不吃,漸漸地就會形成挑食、偏食的毛病。所以,千萬不要使孩子養成吃零食的習慣。
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父母應該做到不挑食、不偏食,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果父母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孩子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父母要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緒
當孩子出現挑食、偏食現象時,父母不要急躁,也不要強迫孩子進食,更不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或當著孩子的麵將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和自己的焦慮告訴別人,這樣容易對孩子產生不良的暗示和強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