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抱孩子因而感到肩酸背痛的媽媽,可以嚐試輪轉手臂,前後旋轉手臂數次。另外,舒展也能有助減輕肌肉疼痛。
很多醫院和小區都會提供“媽咪和我”的親子活動。好好利用那些機會,你或許會在那裏遇到一些和你一樣渴望交談和分享育兒經驗的媽媽呢!
嬰兒最好的運動——爬
現代孩子有一種病,叫感覺統合失調。經常聽父母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症,訓練管用嗎?還有的家長提出一個大家都司空見慣的問題:孩子學習“馬虎”,讀書時經常念串行或串字,寫字經常看著“天”字,卻在本子上寫成“地”。怎麼才能幫助孩子改正馬虎的習慣呢?
“感覺統合失調”和“馬虎”的毛病,一般是在孩子上了幼兒園或小學以後才發現的,顯然已經太晚了。其實,這些毛病從哺乳期開始就已經潛伏下來,母親沒有意識到,也不知道該怎樣通過遊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手、眼、心協調的訓練,所以錯過了孩子爬行、站立、行走、奔跑這些關鍵期。如果母親及時地得到科學的引導和幫助,自然可以避免或減少這些問題的出現。
“感覺統合失調”和“馬虎”的毛病與嬰兒期人為地省略了爬行訓練有關。嬰幼兒的四肢軀體運動訓練,眼、手、心的協調訓練直接影響著感覺統合係統的發展。
人類之所以能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關鍵在於“本能腦”能夠隨時感知到外在的威脅,並迅速做出反應。這種感知和反應過程是自發產生的,也是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豐富的運動訓練有利於大腦的感知係統發達,使身體的所有感受器變得靈敏。
爬行、站立、行走等所有的運動都是有利於嬰兒成長的自然過程,也正是這個自然的過程開發了人的各種本能。人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還是遲鈍,主要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取決於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多與少。孩子有過豐富的獨立爬行經驗,運動係統得到過充分開發,在應急的狀態中,反應迅速和靈敏度與沒有得到訓練的孩子有著明顯的差別。
如果說母親的懷抱是嬰兒溫馨寧靜的港灣,那爬行就是孩子離開母親懷抱準備遠航邁出的第一步。爬行就是孩子獨自探索世界的開始,在爬行中,嬰兒獲得了新鮮的體驗,學習探索行動的途徑,通過肢體運動獲得肌肉和骨骼的發育,刺激大腦運動神經細胞的發育,增強了腦平衡的能力。爬行改變了孩子的空間感和時空關係;爬行有利於神經發育和頸椎的發育;爬行能促進孩子感覺統合係統的發育。所以說,爬行是嬰兒自我開發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課。
仔細觀察嬰兒的爬行,觀察嬰兒在室內遇到沙發,或遇到其他障礙物時的反應:在障礙物前立刻停下來,轉身,還是猶豫;觀察嬰兒在運動中遇到狗或貓時的反應:逃跑、驚叫,還是去接近。嬰兒依靠本能腦的保護進行著自我開發。爬行看似簡單,但爬行的過程中,四肢和軀體的協調運動,視神經的發育,以及爬行所積累的經驗對於嬰兒都是極其寶貴的。
爬行給了嬰兒獨自行動的體驗,而最深刻的體驗往往是驚奇、恐懼、失敗或挫折,以及麵對障礙物時如何做出抉擇,這種抉擇完全來自感官的判斷,或者說完全來自儲存在感官中的記憶,但卻是一個人獨立思考和判斷力的萌芽,也是智慧的萌芽。
隨著嬰兒一天一天長大,一天天與母親拉開距離,嬰兒需要獨立去適應更複雜的環境,獨立去判斷遇到的種種障礙和突發事件,並迅速作出自我判斷。所以,在哺乳期間,讓嬰兒在運動中自然地進行自我本能的訓練,應該說是智慧開發的第一步。
孩子最健腦的運動——彈跳
現在,美國流行一句話:喜歡彈跳運動的孩子,不但發育良好、身體健康,而且智力也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