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索馬裏海盜的“恐怖主義化”及對策(2 / 3)

(四)美國因素。2006年6月,當索馬裏教派武裝“伊斯蘭法庭聯盟”終於控製住軍閥混戰,索馬裏無政府主義狀況有望結束時(當時的海盜活動也幾乎停止),美國支持埃塞俄比亞入侵索馬裏,擊垮了“伊斯蘭法庭聯盟”,使之再次陷入到混亂的局麵。一個在獨立後近半個世紀裏仍然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國家,在任憑別國勢力擺布的同時,產生極度的挫折感與失敗感是很正常的,這就為以“聖戰”的名義發動恐怖襲擊的國際恐怖組織提供了天然的同盟軍。索馬裏海盜“恐怖主義化”帶來的“虻蠅效應”

“虻蠅效應”是指一個微小的不良事件,如果不加以及時引導與解決,將會帶來一係列的惡性連鎖反應,造成整個國際秩序的大動蕩。索馬裏海盜帶來“虻蠅效應”主要表現在:一是恐怖主義“國際化”趨勢推動索馬裏海盜向“恐怖主義化”方向發展,使亞丁灣地區成為國際恐怖主義新的活動區域。二是將區域外大國拉入到戰略安全環境極端脆弱的中東。大國利益的角逐增加了該地區的不穩定因素、索馬裏海盜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於某些大國而言,控製住波斯灣與亞丁灣,就等於控製住了中東的能源、非洲的資源與其他國家的生命線,並最終控製住世界經濟的命脈、而當索馬裏海盜最終選擇與國際恐怖主義站在一起,那麼這種“恐怖主義化”將有可能引起國際安全局勢一係列惡性連鎖反應,其中最直接的後果是新一輪海上霸權爭奪戰與國際反恐多線作戰的開始。如果不妥善處理好索馬裏海盜問題,任其向海上恐怖主義發展,就會引發中東地區固有的教派矛盾、種族矛盾、跨地區民族矛盾、領上與資源分配糾紛、南北差距以及大國衝突等大爆發,這些不穩定因素會彙集成一股逆流,推動著中東這個國際衝突風暴的暴風眼的旋轉,最終將世界其他國家都卷入其中,造成國際局勢的大動蕩與大混亂。

索馬裏海盜帶來“虻蠅效應”首先會影響中東地區的安全局勢。這是因為,中東地區在當代國際安全關係中具有特殊地位,它牽動著東西方兩個方向的安全問題的神經。中東局勢的動蕩會通過自身在地緣政治與經濟方麵與東西方的聯係,將區域的危機傳導到世界各地,引發一係列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索馬裏海盜的活動不僅影響到西印度洋各國的安全,而且為區域外的大國介入中東提供了借口。索馬裏海盜問題向“恐怖主義化”方向發展,很可能將亞丁灣地區變為國際反恐的新前線,而大國軍事力量的湧入與環亞丁灣國家對主權侵蝕的擔憂,無疑使中東形勢乃至世界格局變得更加錯綜複雜,變幻莫測。

解決索馬裏海盜“恐怖主義化”麵臨的困境

(一)海軍護航行動存在的法律問題。一是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從目前適用的法律來看,公海上的海盜行為是國際法公認的犯罪行為,任何國家均可對其進行打擊,而對於將海盜作為一種恐怖主義來打擊,在法律上則僅限於個別國家和個別情況。二是對海盜行為的定義存在法理學分歧,影響了各國軍事行動的有效展開。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隻有在一國領海之外對商船等從事的暴力行為才屬於海盜罪,各國才有權管轄,在一國領海之內從事的同樣行為不屬於海盜罪,各國無權管轄。這就使各國護航軍艦隻能在索馬裏領海之外打擊海盜,海盜在領海與公海之間進進出出,讓各國護航軍艦投鼠忌器,增大了追捕的難度。三是打擊海盜的軍事行動本身也引發出諸多新問題。譬如,打擊海盜的刑事執法行動是否是人道主義幹預的法律基礎,反海盜過程中造成的海洋環境汙染等由誰負責,對海盜的羈押與審判應該由誰來負責等等。

(二)大國利益分歧難以促成國際合作。盡管各國針對索馬裏海盜的打擊立場空前一致,但利益著眼點各不相同。保證在該地區的戰略存在,保證穩定的戰略資源供給、借打擊海盜來彰顯本國實力、增強威懾力,這才是某些大國插手亞丁灣的根本戰略目標,而打擊海盜隻是一個附屬目標而已。索馬裏海盜所反映出的問題根源與大國卷入就像一麵鏡子,折射出當今某些大國間的權力博弈,以及全球化時代像索馬裏一樣的極端弱勢國家,帶給世界怎樣的衝擊。

(三)索馬裏海盜的戰術詭異進一步增大了打擊海盜的難度。根據國際海事局提供的最新數據表明,索馬裏海盜的劫持戰術主要有三種:(1)子母船:索馬裏海盜通常是以改裝過的普通民船作為“母船”,航行到距離較遠的外海並找到目標後再放下快艇對目標船隻實施包圍和襲擊。(2)守株待兔:海盜將母船分布在聯軍公布的海上走廊沿線水域或索馬裏東岸預定水域,伺機襲擊過往船隻。(3)狼群戰術:海盜以1--2艘快艇負責警戒或分散護航軍艦注意力,其餘小艇集中攻擊目標船隻,速戰速決。據統計,每年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約有1-8萬艘,顯然僅僅依靠目前多國部署在該海域的多艘軍艦難以完全監控整個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