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澳大利亞最大反對黨自由黨舉行黨內選舉,曾任澳大利亞反對黨家庭、社區服務和土著事務發言人的托尼·艾博特僅以1票的優勢擊敗時任主席特恩布爾。這是自2007年底,自由黨失去長達11年的執政地位以來,第三次更換主席。12月8日,支博特宣布改組影子內閣,15名成員留任,6名被撤換。
12月1日,《國際共產雜誌》創刊,這是在各共產黨刊物和組織的倡議下創辦的,有英、西、俄三種語言的版本。雜誌編委會由來自比利時、希臘、匈牙利、立陶宛、盧森堡、西班牙、墨西哥、俄羅斯、土耳其、委內瑞拉等國的共產黨刊物代表組成,總部設在雅典。
12月2日,阿根延參議院以42票讚成、24票反對通過了《政治改革法》草案。《政治改革法》的核心內容是修改阿根廷現行選舉法和政黨法。
12月6日,玻利維亞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12月8日,玻利維亞國家選舉法院公布了初步統計數據,現任總統、執政黨爭取社會主義運動候選人埃沃·莫拉萊斯贏得超過半數選票,成功連任。莫拉菜斯成為玻利維亞曆史上第一位獲得連任的總統。除總統、副總統外,這次選舉還選出130名眾議員和36名參議員,但有關議會選舉的官方統計數據尚未公布。
12月7--8日,歐洲社會黨第八次代表大會在捷克首都布扛格召開。來自歐洲各國的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工黨等社會黨團的1500名代表圍繞全球經濟危機、氣候變化、國際金融體係改革等主要議題,商討並製定了歐洲社會黨的總體應對策略和方針。大會選舉前丹麥首相拉斯穆森為新任歐洲社會黨團主席。
12月7--10日,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召開第六次全圖黨代會。會議審議了2003年第五次代表大會以來安哥拉政治、經濟發展的最新局麵,確定了未來5年的政治、經濟發展規劃。來自安哥拉全國各地的2000條名代表、社會團體代表、友好國家的黨派代表、外交使團代表出席了大會。
12月7日,摩爾多瓦議會對唯一的總統候選人馬裏安·盧普進行第二次投票。與11月10日第一次投票一樣,擁有48個席位的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議員在投票前集體退場,從而導致“融入歐洲”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前議長盧普隻獲得其餘53票支持,而摩爾多瓦憲法規定,總統候選人必須至少獲得議會101名議員中61人以上支持才能當選總統。臨時總統采哈伊·金普依據憲法解散了議會。
12月9-10日,歐洲人民黨黨代會在德國波恩舉行。歐洲人民黨政要、成員黨代表及國際賓客約1300多人與會。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是應對國際金融與經濟危機,全力推動經濟複蘇,探索未來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深入思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會議通過了《關於全球經濟、金融危機並走向複蘇的決議》、《關於哥本哈根氣候變化談判的決議》和《全球化世界中的社會市場經濟》等基本文件,並選舉馬爾滕斯連任該黨主席。
12月11--12日,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一愛國陣線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首都哈拉雷召開。民盟中央領導人和各級代表共1萬餘人與會,13個國家的執政黨派代表出席了開幕式。大會選出民盟新一屆領導層:穆加貝總統連任總裁兼第一書記。穆菊茹連任副總裁兼第二書記,原全國主席思科莫當選副總裁兼第二書記,津巴布韋駐南非前任大使莫約當選全國主席。恩科莫12月14日宣誓就任聯合政府副總統。大會同時確定了265名中央委員中的失部分人選,少數人選因分歧較大尚未確定。
12月12日,匈牙利社會黨代表大會選舉該黨國會黨團負責人邁什特爾哈茲·奧蒂洛為總理候選人,領銜該黨參加2010年春天舉行的國會選舉。
12月12日,日本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在韓國發表演說,就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時期所犯錯誤道教。
12月13日,智利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12月14日,智利內政部副部長羅森德公布了計票結果。在總統選舉中,智利反對派聯盟“爭取變革聯盟”總統候選人皮涅拉得票率為44.05%,執政聯盟候選人、前總統弗雷得票率為29.6%,兩人將在2010年1月17日舉行的第二輪投票中爭奪總統職位。在議會選舉中,智利反對派聯盟獲得了眾議院120個席位中的59個,執政聯盟獲得54個,反時派聯盟首次超過執政聯盟,控製了眾議院多數席位。此外,智利共產黨3名眾議員候選人在選舉中獲勝,結束了該黨作為“議會外政黨”的曆史。
12月13日,蘇丹全團大會黨副書記阿裏·納非與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秘書長巴幹·阿蒙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宣布蘇丹北南雙方領導人已就選舉法改革達成協議。協議的具體內容將在充分征求各黨派意見後公布。
12月14日,菲律賓政府對歐盟將流亡荷蘭的菲律賓共產黨創始人何塞。西鬆從恐怖分子黑名單上去除表示歡迎,認為此舉可能為菲律賓政府與菲共領導下的全國民主陣線恢複和談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