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在新能源合作方麵存在的機遇
一是合作願望為中美雙方新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礎。新能源在全球發展中的地位使得雙方有著強烈的合作願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報告指出,原油價格高漲,加上全球暖化引發擔憂,以及各國政府開始支持開發再生能源,使得全球對太陽能、風力能源和生物燃料的開發大增。目前,中美是世界上兩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麵對低碳經濟的壓力,控製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兩國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因此,雙方都非常重視發展新能源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合作。
二是應對金融危機為雙方新能源合作提供了契機。國際金融危機使得中美調整各自經濟戰略點的任務更加迫切。作為在金融危機中就職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以發展新能源作為振興美國經濟的主要政策手段。其能源政策的短期目標是促進就業,拉動經濟複蘇。美國提出把應對金融危機與解決發展模式問題結合起來,以綠色技術作為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創造就業的根本。新能源同樣成為中國經濟複蘇的引擎。中國在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美國參議員約翰·克裏在2009年5月“中美清潔能源論壇”上曾提出,全球新能源市場將是一個規模達6萬億美元的大市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它將成為引領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正是基於“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能源合作能有效地刺激經濟的發展”的認識,中美兩國此次能源合作有了共同的追求和目標,推動兩個碳排放大國“牽手綠色能源”。
三是政治對話為雙方新能源合作提供了保障。2004年,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與時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的亞伯拉罕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美利堅合眾國能源部關於雙邊能源政策對話的諒解備忘錄》。在初步探討了雙方在清潔能源、石油天然氣、核電節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麵的合作構想的同時,美國能源部也宣布在北京設立辦公室以加強兩國能源和核能安全合作。兩國的新能源合作自此拉開了序幕。在這個框架下,中美能源政策對話作為政府間交流對話的一個重要機製得以建立,並逐漸成為兩國能源主管部門之間交流能源形勢和政策、探討未來合作領域以及解決能源熱點問題的重要平台。2006年,在中國杭州舉行的兩國第二次能源政策對話上,雙方還明確了將把提高能源效率和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作為未來一段時間兩國能源合作的重要領域。2009年7月,朱棣文訪華期間,雙方又宣布將共同斥資1500萬美元成立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進一步拓展在提高能效、清潔煤技術以及清潔車輛等方麵的研發合作。頻繁的政治對話推動雙方合作,兩國先後簽訂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中美能源與環境合作倡議書》、《中美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議定書》等一係列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
四是雙贏理念為雙方新能源合作帶來了動力。中美在新能源環境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一方麵,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迅速,能耗量巨大,在開發新能源方麵,中國需要更多的技術合作。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在高科技,尤其是清潔煤、風能、太陽能、智能電網等新能源的新技術領域上擁有優勢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中國需要從美國進口更多的技術和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加強兩國在新能源領域的互利合作,中國有可能通過引進新能源高新技術,提高新能源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麵,中國巨大的潛在市場可供國際開發。中國的優勢在於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並且整體製造成本相對低廉。因此,中國一直是一個高端和大容量市場,美國向中國出口先進的清潔能源、新能源技術設備也可為美國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商機和豐厚的回報。
總之,作為世界上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同時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雙方在發展新能源上既麵臨一些挑戰,也具有很多的利益共同點。未來中美應求同存異、強化共識,建立雙贏的思維模式,進一步拓展與深化兩國新能源的合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