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HTC:進階不易(2 / 3)

其實,HTC這幾年的風頭之所以引人注目,還是要歸結於代工廠的特殊背景,它幾乎是一些連年虧損製造企業尚能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再等等,或許堅持堅持,咱就是下一個HTC了。可以說,周永明的成功讓整個台灣製造業都開始蠢蠢欲動了,至少,有些老板開始做代工轉型品牌的春夢了。事實上,他們謀求轉型也是情非得已:隨著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和產業鏈上遊的持續壓榨,留給製造業的利潤越來越少。代工之王富士康每生產一部iPhone也僅有2%的利潤,加之墜樓事件、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人力成本上漲,製造業的生存環境正日益惡化,他們必須找到除玩弄資本之外的其他生財之道。恰逢此時,HTC橫空出世,算是給台灣的製造業指了一條明路。

短暫的HTC時代

在手機領域,美國非常強勢,前有摩托羅拉的首部大哥大,後有iPhone紅遍全球。正是在這個市場,HTC一度領先蘋果,成為市場領導者。2010年第四季度,HTC正值巔峰,它迎來了增長最快的時刻,當季蘋果和HTC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16.1%和8.6%,銷售量方麵,iPhone同比增長86.2%,而HTC的同比增長速度卻高達259.3%,足足是iPhone的三倍,也正是從這個時刻開始,蘋果前CEO喬布斯開始啟動蓄謀已久的專利戰計劃;隨後,HTC還能越挫越勇終於在2011第三財季晉升成美國市場領導者,總出貨量達到570萬台,占據了美國超過四分之一的市場。

其實,HTC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征服美國佬還是得益於其豐富的產品線和低調做產品的企業氣質,相比於iPhone, HTC的產品更像是手機,而不是藝術品、奢侈品或者禮品,他們沒有奢望消費者成為HTC董事長王雪紅或者CEO周永明的粉絲,而是經常和消費者麵對麵溝通,或者發個微博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而這些意見或者建議,都會寫入HTC新產品開發的項目書之內。HTC會在新品發布前,同合作的供應商溝通數十次,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其增加補貼金額……。鑽石機的單手控鍵、單手控屏幕,動作傳感器,Desire S的Super AmOLED材質和Sensation 采用 Gorilla Glass玻璃作為保護層等創意,無一不是來自傾聽消費者需求的過程中所獲取的靈感,這樣的勤奮終於感動了消費者,開啟了自己的一個小時代。

HTC的增長速度著實讓蘋果驚出一身冷汗,而且能在美國市場耀武揚威,更是讓喬布斯尷尬不已,於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專利戰爆發了。

一般的專利糾紛,最常見的結果是雙方達成一個使用許可協議,但蘋果針對HTC訴訟的目的顯然不是收取可觀的專利費,事實上,蘋果不缺錢,它持有的現金2011的時候就達到700億美元,後來更是超越了奧巴馬政府,它追求的是未來仍然能雄霸天下的策略。其實,HTC更重要的身份是Android的首位代孕媽媽,當全世界都盯著蘋果之時,蘋果盯著Android,這個免費的係統野蠻生長,若不遏製,定會成為“智能手機下半場——拚軟件”時的心腹大患,於是,風頭正勁的HTC自然成為蘋果專利戰的首攻目標。

2011年 7月15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初步裁決,HTC侵犯蘋果的兩項專利,這標誌著兩個公司正式進入專利拉鋸戰。由於HTC和Android隻是新生代品牌,專利儲備嚴重不足,即便是HTC隨後收購在顯卡業務方麵有技術積累的S3,也無力抗衡蘋果。而後,HTC的合作夥伴微軟也半路殺出要求HTC每款手機要支付5美元的專利費。瞬間,HTC陷入專利戰的掙紮,並由此拉開了全麵潰敗的序幕。

代工企業的短板

2012年的首個財季HTC的利潤同比下滑70%,看上去已跌入穀底,而2011年的第三財季,它還處於巔峰,尚能與蘋果並駕齊驅,最起碼美國市場裏,HTC還是領跑者。兵敗如山倒,經曆了6年的高速增長,冷不丁的滑坡,不禁讓人感歎:代工企業轉型自主品牌,咋就這麼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