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第四財季,HTC就意識到自身的困境,他們的銷售額縮減到309億新台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30%,麵對這樣的尷尬數字,春風得意的HTC也不得不謙虛地說:我們的產品在未來幾個月內不會有顯著的增長。一語成讖,等到今年的首個財季,它們的營收止於677.9億元新台幣,同比下滑34.92%,稅後的利潤為44.64億元新台幣,同比下滑70%,反觀Android陣營的兄弟三星,營收則屢創新高,利潤更是暴增近9成。同樣搭載Android,同樣遭到過喬布斯的諷刺與打壓,但是三星和HTC卻有著天壤之別,這不禁讓業界一片嘩然,也引發了專家們的大討論……
HTC增長曲線的迅速反轉,不得不讓消費者重新審視代工企業的轉型後的戰略部署。因缺乏品牌,代工企業必須要花更多精力進行品牌建設,無法像蘋果一樣專注於產品本身的營銷。蘋果新品上市能引發萬人空巷,這絕不是偶然,而是取決於企業在產品營銷上的投入。莫說蘋果的iPhone,HTC甚至沒有推出過類似三星Galaxy 或者摩托 Droid RAZR等令消費者印象深刻的機型。還有,因缺乏對渠道管理的經驗,HTC的產品在同一地區的價格曾出現超過1000元的落差。總之,缺乏底蘊是HTC的先天不足,而利潤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度滑坡則從側麵驗證了一個新生品牌的風雨飄搖。
品牌缺乏底蘊,專利儲備不足和渠道管理不善等是代工企業轉型後的天生不足,那麼來自外界競爭者的驍勇以及合作者的曖昧態度,則是HTC們必須要克服的後天頑疾。倘若僅是敗給iPhone,HTC遠非末日臨頭,更可怕的是三星、中興、華為等後來者也先後超越HTC,而與之合作的運營商支持的減弱則徹底摘走了HTC頭上的最後一個光環。
自2011年第四季,也就是HTC營收和利潤雙雙開始下滑的財季,市場上先後出現iPhone4S, 三星的Galaxy II, 其他一些國內廠商也開始著大肆掠奪市場。而此時,HTC衝擊4G LTE手機時遇到了一係列災難性事件,如電池續航時間減少、電池炸壞後蓋等,而高速連接同迅雷下載斷斷續續,可有可無的3D功能都成為其關鍵時刻的敗筆,這些對一個新品牌的打擊簡直是致命的。除卻蘋果、三星這樣的大牌之外,華為、中興和聯想等不約而同地推出了100美元左右的智能手機,定位高端的HTC卻沒能注意到這塊市場。於是更悲劇的事情發生了,由於渠道管理混亂,中國市場上開始熱銷HTC水貨產品。
轉型低端, HTC能否
東山再起?
智能手機引發了移動互聯網狂潮,而競爭者們的鏖戰也必然會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各路英豪拚硬件,最大贏家無疑是蘋果和三星;下半場則是主要比拚各類應用與服務。一旦進入下半場,被蘋果長期鄙視的市場占有率或將成為決勝的關鍵。
據權威數據分析,中高端人群更換手機的需求逐漸下降,因硬件設計革新趨於緩慢,iPhone4S的消費者追逐iPhone5的欲望正在降低,更大的市場需求來自平民式的低端用戶。單就中國市場來看,用戶總量突破10億元,但智能手機普及率僅有35%,差不多6億的消費者正準備更換智能機,而且這6億人民絕不會是娛樂明星或者企業高管了,大多隻是踏踏實實過日子的老百姓。倘若HTC能適時的放下身段,混入華為、聯想等千元機大軍,或者是準千元機大軍,同時改善與運營商關係,加速軟件上的建設,或許能穩步增強市場占有率,在下半場扳回一城。畢竟,由高端轉型低端比起反其道行之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