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唯品會“流血”上市(1 / 2)

產業聚焦

作者:魏寧

北京時間3月24日,中國奢侈品電商唯品會正式登陸紐交所。唯品會此次公布的發行價為6.5美元,遠遠低於此前8.5-10.5美元的發行區間。最終唯品會以5.5美元收盤,較發行價跌幅15.38%,首日遭遇破發。相隔七個月後,唯品會成為自去年8月土豆上市後,第一家赴美成功上市的中國企業。雖然,外界普遍形容唯品會此次為“流血”上市,融資規模僅為7264萬美元,其中2000萬美元來自紅杉資本和DCM的跟投,各占50%。此前,唯品會在第二輪融資時,已經估值接近4億美元,而如今按照股價核算,唯品會市值已縮水一半。

去年赴美上市窗口關閉後,有大批中國企業由於無法上市融資,又很難從一級市場再獲得融資,因此這部分企業正麵臨著一定的資金壓力。唯品會的流血上市,推開了赴美上市的窗口。緊隨唯品會之後,已有盛大文學、神州租車等正徘徊在美國資本市場門口。可以預見的是,在資金壓力及幕後VC/PE的退出壓力推動下,接下來將會有更多中概股啟動赴美IPO計劃。

“流血”上市迫不得已

唯品會上市前的情況,和此前那些逆寒流上市的企業一樣:存留現金嚴重告急,不上市就得死。

在2009、2010和2011年,唯品會通過融資先後獲得淨現金170萬美元、910萬美元和6680萬美元。可以看到,第三筆融資已經陡然拔高,說明了唯品會的資金饑渴。如今,受去年中國互聯網“協議控製”模式質疑的影響,中國電商遭遇資本市場的普遍不信任,唯品會後續融資必然乏力。現在,唯品會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隻有4495.48萬美元,按照去年1.5億美元的運營開支計算,這筆錢隻夠唯品會維持3個月的運營。再這樣燒下去,唯品會和投資人都吃不消。

其實,頂著資本市場寒流上市的命運,唯品會和投資人都能預料到。不上市,等死;上市,市值被低估,但上市至少能夠讓投資人解套,而且有了資本市場的供血,網站至少可以避免因資金鏈斷裂而即刻關門的命運。

其實,資本市場不看好唯品會,除中概股信任危機的影響因素之外,唯品會自身盈利能力不濟是主因。2009-2011年,唯品會淨虧損分別為138萬美元、837萬美元和1.56億美元,與此對應,唯品會在這三年的淨營收分別為280萬美元、3258萬美元和2.27億美元。唯品會的虧損,一方麵可以歸結於電子商務在達到規模效應之前的行業慣例,畢竟,這家公司還隻有三年多的經營曆史,還處在賠本賺吆喝的成長期。另一方麵,唯品會也在通過虧損代價試圖構建行業壁壘。這也是淘寶、京東們當年圈地盤的不二法寶。隻不過,免費、低價搶市場的方式,淘寶、京東們用起來得心應手,而奢侈品網站用起來,卻觸碰到了模式的硬傷。

奢侈品網站的模式之殤

創立於2008年12月的唯品會,率先在國內開創了“閃購”模式,即“名牌折扣+限時搶購”的商業模式。據了解,國內服裝行業每個品牌每年至少有20%—30%的庫存,唯品會式的模式,不僅能幫助名品商家處理過季的尾貨,還能滿足服裝品牌在國內線上折扣市場的需求。而且,線上閃購模式隻在專門的打折店出售折扣商品,從而不影響正品銷售,極具發展空間。唯品會的兩位創始人沈亞和洪曉波都擁有傳統貿易和商業經驗,用洪曉波的說法就是,“我們之前都是做傳統貿易的,太了解庫存了”。存貨占用倉庫、擠占資金,處理不當還會影響品牌形象,唯品會通過限時搶購的模式,為品牌廠商消化了庫存,同時讓消費者買到了名牌正品,其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都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