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區域
作者:趙方忠
在享受了世界級盛會首次走進亞洲來到北京的短暫“虛榮”之後,世界草莓大會在北京的魅力又能保持多久,北京又從中看到了怎樣的差距
世界草莓大會在北京舉辦的時間,恰恰是北京農業盛會啟幕的一個重要節點。
從小的角度講,世界草莓大會是進入到2012年之後,北京市舉辦的第一個農業盛會,自此之後,桃花節、梨花節、杏花節、西瓜節、櫻桃節、蘋果節、葡萄節,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節、采摘節、美食節等等帶有各個區縣鮮明標簽的會展節慶活動將陸續上演。
從大的角度講,繼2012年世界草莓大會之後,2013年世界食用菌大會、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2014年世界葡萄大會等等一係列國際性盛會將相繼來到北京。
實際上,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在北京的成功舉辦,已經成為了2012年北京農業的一件大事。借助一屆世界級的農業盛會,北京世界城市的內涵更加豐富,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新品牌、新形象得以向全世界進行展示。此外,通過大會的舉辦,草莓作為一個填補北方冬季空白的鮮食水果,其豐富的營養價值也被更多的首都市民所認可,草莓的生產者也借機收獲了更多的真金白銀。
草莓大會帶給各界的欣喜證明,農業會展已經悄然成為了北京郊區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而此次與一個真正具有世界水準的農業盛會擁抱之後,大會的魅力又能保持多久,北京又從中看到了怎樣的差距?在享受了世界級盛會首次走進亞洲來到北京的短暫“虛榮”之後,這些問題更值得我們深思。
認識尚不足
“麵對可以預見的成千上萬參觀者,我們為此專門培訓了20多個業務骨幹,可大會的組織者卻通知我們隻能在展台留5個人,其他的人要進來可以,自己買票。”這是記者在世界草莓大會舉辦期間一家參展企業展台聽到的抱怨。
而當記者會後帶著“此次大會為北京留下了什麼”去請教某知名農業專家時,他順手指了指屋內還未拆封的幾包印刷品,“會前幾天組委會把這些宣傳品運到我這,讓我分發給業界的一些朋友,一共就剩下了幾天時間,我那裏去找這上百號人,據說這還是夏市長發話後組委會在距離會期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趕印的,要不連這個宣傳資料都沒有。”言語中透著不滿的該專家一再叮囑記者:聊聊可以,但不能在文章中出現他的名字。
兩個畫麵拚湊出舉辦地組織承辦世界草莓大會的些許不足,“會展效果還是很轟動,充分展示了昌平乃至北京在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方麵的自信和實力,昌平的區域形象和北京的知名度均得到了明顯提升。”在肯定了大會成效之後,上述專家分析指出,上述一些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我們對於農業會展的認識還不到位。
在這位專家看來,過去舉辦一次農業會展,由於中國在很多方麵都落後於發達國家,更多的是一個產品的簡單展示,讓別人知道我們有什麼,而經過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舉辦會展的目的正在發生改變,更多的是要突出我們能做什麼,我們已經做了什麼。
目的的改變緣於對會展經濟本質的認識。事實上,因為認識上的差異,區域性會展經濟形成巨大差異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1999年深圳把辦了十屆的荔枝節改成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每年的與會企業以數百家增長,交易規模也是連年遞增,而同樣地處廣東的珠海,創辦於1994年的“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曾被稱為中國三大電影節之一,但舉辦了兩屆便銷聲匿跡。
深圳注重發揮會展對經濟的貢獻,因此成為了“會展之都”,而珠海注重會展對城市形象的宣傳,雖然博得了“浪漫之都”的美名,但遊客們到了珠海卻不知道去哪裏、該怎麼浪漫。
延續輝煌還是曇花一現,因為認識不同而結果迥異。一位長期關注北京農業會展的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農業會展與其他會展一樣,要更多的從經濟的功能去衡量,區別於以往隻強調簡單的宣傳意義,要從滿足市場的角度思考一個區域農業產業的發展,人們去參加展會消費的是產品,組織者應該從產品開發體係上進行研究,向參會者呈現出包含整個產業鏈的新產品,而不僅僅是讓一些會展的設計公司、施工單位從中賺錢。“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把草莓產品設計成北京市對外交流的‘北京禮物’係列產品在會期宣布,那將是多轟動的事件。”
很顯然,世界草莓大會向參會者普及了草莓豐富人們生活、改變人們生活的種種知識,點燃了首都消費者全麵了解並消費草莓產品的熱情,但遺憾的是,舉辦地呈現給人們的草莓產品卻難與消費者高漲的熱情成正比。如果我們能像對待北京文博會一樣,在籌展期間鼓勵參會單位開發設計更多的創意產品,相信世界草莓大會將給首都市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文化的缺失
會展業有悠久的曆史,但對於北京的農業而言卻是個新課題,要讓會展業真正成為帶動農業產業發展的平台,必須要賦予其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