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創新之道(1 / 3)

投資區域

作者:李焱

作為首都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20年的發展,從“北京製造”到“北京創造”,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研發中心”和“總部基地”,北京亦莊走出了一條怎樣的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4500多家企業,萬元GDP能耗小於0.16噸標煤,水耗不到5.8噸,遠低於全國國家級開發區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

2011年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62.38%,大大高於北京市36.05%的水平,專利授權量增長49.59%,是北京市平均水平22.01%的一倍以上,其中含金量最高的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392件,同比增長72.69%;

全球前十強的製藥企業在這裏尋求技術服務;全球第一個獲得特異性識別豬流感病毒的單克隆抗體和ELISA診斷試劑盒在這裏誕生;

諾基亞、GE、鬆下、拜耳、SMC等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及其研發中心在這裏搶灘登陸,金風科創、英納超導、神州細胞、泰德製藥等一批掌握著世界前沿技術的企業在這裏茁壯成長……

在北京亦莊,創新已經成為發展的核心動力。

唱響“十二五”開局

2011年是南部新區深度融合發展的關鍵之年。一年來,開發區在高端產業、服務環境、社會民生、資源利用等方麵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

全國第一條液晶顯示8.5代生產線如期投產;奔馳汽車全球首個海外發動機廠開工建設;承載國家級新藥創新孵化基地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重任的亦莊生物醫藥園正式開園;當年獲批、當年竣工、當年驗收封關的全國領先的亦莊保稅物流中心正式運營;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申建成功;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獲準建設;全市最大規模的示範性公租房項目率先啟用……

剛剛過去的一年裏,南部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2742.4億元,同比增長6.8%,占全市的五分之一;汽車製造、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產值增長率分別達到74%、28.6%和17.2%;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50.1億元,同比增長1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5.8億元,同比增長25.3%,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

目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重大項目強勢增長,產業聚集快速提升。2011年新批企業投資總額(含增資)63.6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17.1億美元,同比增長1.3倍。引進央企項目13個,累計超過60個;引進世界500強項目12個,累計達到108個;跟蹤儲備重大項目138個,項目引進對產業發展的帶動力量持續增強。

開發區大力推進落地項目早開工、早投產,去年共有奔馳越野車、北汽新能源汽車等25個項目實現投產,當年新增產值50億元。中電華通、協和藥廠等40個產業項目實現開工,涉及投資總額291億元。區內在建產業項目達64個,在施麵積232萬平米,項目開工與投產的推進節奏明顯加快。

“北京創造”品牌效應

從2011年的數據來看,新區工業增加值完成582.1億元,同比增長17.2%,增速在全市各區縣中排名第一。作為北京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的主要平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高端、高效、高輻射力和低能耗、低排放“三高兩低”的要求作為產業發展目標,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努力建設能夠體現首都特色、發揮首都優勢,與城市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能夠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高水平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