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宋書·樂誌》中音樂文獻的突破性進展
文學評論
作者:陳彥兵
摘 要:《宋書·樂誌》除了記錄魏晉至劉宋朝廷中關於祠祀天地、宇宙和正旦行禮音樂舞蹈的沿革、禮製、歌詞外,另外還用了大量的篇幅記載:音樂的起源和發展、民間歌曲、相和歌曲、相和三調、舞蹈的起源、舞蹈歌曲、鼓吹曲、樂器的八音分類等等。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清楚地反映出魏晉至劉宋時期的音樂發展和社會生活,而且它的內容豐富性是前朝樂誌不可比擬的,它對後代正史樂誌的撰寫作了標誌性的框架,是最全麵最具代表性的樂誌之一,具有很高的突破性文獻考證價值。本文將通過四卷樂誌中的最具代表的突破性文獻進行考究,進而了解它的突破性文獻。
關鍵詞:《宋書·樂誌》;文獻;突破
前言
《宋書》主要記述的是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至宋順帝昇明三年(479年)之間的70餘年的曆史,而樂誌是此期間關於音樂的描述。作者沈約,字休文,吳興武康人(今浙江武康),南朝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在《誌序》中指出:“《樂經》殘缺,其來已遠,班氏所述,政抄舉《樂記》,馬彪《後書》,又不備續。”①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樂誌》所包含的內容作了很大的擴充和改進。《宋書·樂誌》在二十六史諸樂誌中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樂誌》中從不同角度突破了《史記·樂書》和《漢書·禮樂誌》的成果,因此一定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本文從不同方麵的突破性文獻來考證其價值。
一、《宋書·樂誌》中關於音樂起源、發展的文獻價值的考證
《宋書·樂誌》中關於音樂的起源、發展的記載是《漢書·禮樂誌》所未提及的。這些內容表達了沈約本身對音樂起源的觀點。他認為人類在感情興奮激動時所產生的昂揚語調即是歌曲,提高或者延長聲音的音調就是旋律,由此了解到音樂和語言的密切關係。就如他在《樂誌》中說到:“民之生,莫有知其始也。含靈抱智,以生天地之間。夫喜怒哀樂之情,好得惡失之性,不學而能,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怒則爭鬥,喜則詠歌,夫哥者,固樂之始也。”②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沈約支持情感起源學說,人心中先有了高興的情感,進而引起歡歌,這就是音樂的開始。接著就說到了音樂的進一步發展:“昔有娀氏有二女,居九成之台,天帝使燕夜往,二女覆以玉筐,既而發視之,燕遺而卵,五色,北飛不反。二女作歌,始為北音。”又有,“周昭王南征,殞於漢中,王右辛餘靡長且多力,振王北濟,周公乃封之西翟,徙宅西河,追思故處作歌,始為西音。”③另外還有南音和東音的創作,作者進一步闡明了音樂的發展即東音、西音、南音、北音的產生。通過這些文字可知音樂起源和發展的概況,以及給後世續寫音樂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史料,這些史料是《漢書·禮樂誌》和《史記·樂書》所未提到的,突破了前朝樂誌的記載,具有很高的考證價值。
二、《宋書·樂誌》中關於鼓吹曲和鐃歌的文獻價值考證
《樂誌》中記述的漢、魏、晉、吳等的鼓吹鐃歌是最為難能可貴的。其中樂四中的鼓吹和鐃歌歌詞都為後代音樂史的研究保存和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首次把鼓吹和鐃歌的發展完整地記錄到樂誌中,不僅彌補了前代記述音樂文獻的不足,而且為後代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繼承提供了基礎,從此,鼓吹和鐃歌成為了宮廷音樂中不可缺少的音樂之一。其中鼓吹歌詞有:漢鼓吹鐃歌18篇,如《朱鷺曲》《思悲翁曲》《艾如張曲》《上之回曲》等等;魏鼓吹曲12篇,如《初之平曲》《戰滎陽曲》《獲呂布曲》《克官渡曲》等等;晉鼓吹曲22篇,如《靈之祥曲》《官受命曲》《征遼東曲》《官輔政曲》等等;吳鼓吹曲12篇,如《炎精缺曲》《漢之季曲》《據武師曲》《鳥林曲》等。
這些鼓吹曲的歌詞的內容也是相當豐富。有的是抒發男女愛情的思念,如《有所思曲》:“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瑇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它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狶!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叟高知之。”④同時也有描寫自然風光、慨歎人生、建國史詩等歌詞。如“鼓吹,蓋短簫鐃歌。蔡邕曰:‘軍樂也,黃帝岐伯所作,以揚德建武,勸士諷敵也。’”可見鼓吹中也有描寫建國的史詩之辭。這些歌詞和樂曲的關係就像沈約所說:“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爾被之管弦。又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魏氏三調歌詞之類是也。”⑤這些鼓吹鐃歌的描述和歌詞的記錄為音樂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也為文學史留下了珍貴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