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性主義解讀《奧賽羅》中玳思狄莫娜形象(3 / 3)

另外,歐洲從12世紀以後,女性的嫁妝及其他財產都是由丈夫管理和控製的,女性長久以來缺乏獨立經濟來源造成的卑下社會地位形成了嚴重心理壓迫與暗示,也不利於其追求自我權益。玳思狄莫娜作為女兒,在反抗父親權威、追求婚戀自由這點上,表現出了精神進步的一麵;但她作為一個妻子,在對待黑人丈夫——即便奧賽羅這個摩爾人在威尼斯的社會中受到其他貴族的歧視——還是表現的無比恭順,沒能完全跳出男權社會對女性的種種不平等待遇。她的愛情一方麵表現得無比勇敢、堅定,另一方麵卻是盲目、卑微的,這就被人類社會曆史發展過程中,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不良思想打下的深刻烙印。

(二)作家自身原因

莎士比亞一生經曆坎坷、閱曆豐富,年輕時他做過各種職業,成年後長期混跡於劇團,對社會現實有著敏銳的感知,因此他的作品充滿著現實主義的氣息。學界對的創作生涯一般分為早、中、晚3個階段:早期(1590-1600),處於伊麗莎白一世統治較穩固時期,莎翁對生活充滿樂觀主義情緒,相信人文主義思想能夠實現,創作的曆史劇和喜劇展現了明朗、樂觀的風格;中期(1601-1607),詹姆士一世統治時揮霍無度和倒行逆施,英國社會矛盾深化,政治經濟形勢日益惡化,莎翁感受到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矛盾加劇,創作風格轉為陰鬱悲憤,所寫的悲劇開始揭露批判社會現狀和人性罪惡、黑暗;後期(1608-1612),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敗,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破滅,退居故鄉創作浪漫主義傳奇劇。

從創作時間和風格來看,《奧賽羅》應當是莎士比亞創作中期的作品。劇作家在深入現實社會後,了解到當時潛存於社會中根深蒂固的男權觀念,所以才能刻畫出了奧賽羅、伊耶戈這種男權觀念的代言人。莎翁在《奧賽羅》中深刻揭露出社會性別權力關係的不平等,即便有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但女性的艱難的生存狀態和在男權話語壓製下的悲劇命運仍難以改變。

莎士比亞在《奧賽羅》中表現出對女性追求自我權利的肯定,但畢竟莎翁所處時代還是遠遠早於現代文明社會,他無法像如今的女權主義倡導者那樣明白、清晰地指出女性被男性束縛、壓迫甚至殘害的原因所在,同樣不能在政治、經濟上為女性尋求獨立、自由、平等找到解決之路。所以《奧賽羅》的結尾是美麗賢德的玳思狄莫娜死去,也正是因此,才顯得這部戲劇充滿了真實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雖然該劇問世400餘年,但在現代人眼中它依然是難以超越的經典作品。

四、結語

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出發,分析莎翁《奧賽羅》中女主角玳思狄莫娜的悲劇形象及成因,可發現封建時期女性在愛情、婚姻中的悲慘命運是在曆史惡習和複雜的社會原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社會觀念轉變時期,女性追求自我個性解放是一條充滿了阻礙和荊棘的艱難之路。女性主義的批評方法為我們深入理解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同時通過這種分析思路能為現代女性追求真正自由、平等的生活提供一定借鑒。(作者單位:山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英]莎士比亞著,孫大雨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2] 黃洋等人著.世界古代中世紀史[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5.343

[3] 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4] 郭俊霞.看上去很美——《哈姆雷特》、《奧賽羅》中唯美女性形象分析[J].電影評介,2012(2).

[5] 朱肖一.女性主義解讀《奧賽羅》中伊阿古的男性主義話語[J].戲劇文學,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