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薑女》這部作品是根據曆史故事、神話傳說改編而成的。通過故事來批判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忍,表達了對美好的生活追求和向往。歌曲中的故事是民間大眾所熟悉的,對其中的人物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看法,這也為歌曲情感了解打下了基礎。故事之所以能夠傳承下來也是因為在故事中蘊含了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文化精神。王誌信選擇這些故事題材也就為聲樂作品建立了群眾基礎。歌曲《孟薑女》就是根據秦朝民婦孟薑女與丈夫範杞良生離死別,千裏尋夫哭倒長城的故事改編。王誌信將簡單的故事加上豐富的音樂元素,如戲劇性的旋律線條,豐富細膩的情感和大膽的藝術創新,使其作品更加生動感人。本篇文章就利用對歌曲《孟薑女》的處理,來了解一下王誌信先生作品的平民化、形象化和藝術化。他主張一個優秀的音樂家要準確的認識自己,發展自己的優勢,並大膽地根據自己的思想,發掘音樂更多不為人知的美。
(二)歌曲曲式結構分析
《孟薑女》是一首變奏多段體結構的大型聲樂作品。其節拍為4/4、3/4,主要是以 X X X,X XX,XXXX的節奏型,並加入符點等節奏為主,營造了淒涼哀怨的氣氛。其歌曲速度的把握也關係到了整首歌曲的情感。歌曲調式十分複雜,有開始的D徵,D徵六聲加變宮,D羽,又到了F徵六聲加變宮四個不同的調式。如以上的情感分析一樣,每一次的轉調都進一步的表現孟薑女的情感變化。
縱觀全曲,我們知道作品的前三段是由江蘇民歌改編而成。第一段基本上都沿用了原民歌《孟薑女》的曲調和旋律,隻是在旋律上進行了加花修飾。如大量使用十六分音符和倚音,再配上稍慢的速度,使音樂更加的纏綿哀怨。敘述了孟薑女和丈夫被分離的傷心情景。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旋律創編的更為流暢,使歌曲的情感進一步的發展。最為的突出的是句尾的加長拖腔[2],更好的表現孟薑女思念而沒有歸期的哀怨之情。第三部分調性轉換,音調也作了較大的變化,使音樂更加的如泣如訴。在本段內,作者把旋律寫得跌宕起伏,即表現哀愁又有些堅決,繼而推動了之後的部分。第四部分我們進入了全新的調式,也是作者對歌曲《孟薑女》的拓展。在開始的“大雪紛飛”中,作者運用了我國戲曲中緊打慢唱的表現手法。使音樂更加的形象生動,就如真正的大雪紛紛灑落一般,表現了孟薑女尋夫的艱辛和之後失去丈夫的極度悲傷之情如:
第四部分與前幾部分的鮮明對比,使這一段音樂成了整曲的高潮。歌曲結尾處運用了漸快漸慢的音樂及加快的節奏,加上連續在後半拍起唱,把音樂推向了高潮。也為最後一句也是最經典的一句做了鋪墊。最後哭天搶地,嘶聲力竭的“隻見白骨滿青山”為孟薑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做了結尾,也為歌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歌曲的創作背景和結構對於聲樂演唱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們演繹作品之前必須了解和分析的,演唱之前我們必須最作品了如指掌,很多演唱者不重視就造成作品的情感把握失誤甚至沒有情感。隻有了解作品的感情基調,這樣才能更準確、更豐富地表現作品。(作者單位:遼寧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 劉向、《列女傳》。
[2] 彭曉玲、《聲樂基礎理論》[M]、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3] 莊秋水、孟薑女傳奇、[N]、:廣東:南方日報,2007年。
[4] 陳思思、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多元化及其探索、[D]、江蘇: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