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古希臘哲學中靈魂概念的發展演變
曆史哲學
作者:李宇峰
摘 要:在古代希臘,靈魂概念由於其特有的神秘性頗受哲學家們的關注。本文細述古希臘鼎盛時期諸位哲學家對靈魂的定義,闡釋其在不同哲學體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此厘清這一概念在古希臘哲學中基本的發展脈絡。
關鍵詞:古希臘哲學;靈魂;認識論
早期自然主義學派對靈魂概念的探討
古希臘哲學鼻祖泰勒斯首先提出了一種泛靈論觀點,他認為“萬物皆有靈性”。鑒於他的水本原說,他很可能想借用靈魂概念來隱喻萬物的運動變化過程。萬物既然最終都是由水構成的,那麼其生生不息的運動過程也應歸結於水,水作為萬物的本原應該具有某種內在的能動性。但他似乎沒能就這種能動性給出進一步的說明。對於這樣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他的後繼者給出了進一步的探討。阿那克西曼德依據泰勒斯靈魂概念的不可名狀,幹脆將世界的本原更換成“無定”,即一種沒有形體、沒有屬性、原初的混沌狀態。並且他還將運動解釋為“無定”分化萬物、萬物複歸無定的輪轉過程。阿那克西美尼部分保留他老師的說法,將本原規定為無形但有內涵的氣,並且認為正是氣本原內在的冷熱屬性引發了凝聚和稀疏兩種運動,氣的凝聚造就了雲、水、土、石,氣的稀疏造就了火。
其後,畢達哥拉斯部分沿襲了阿那克西美尼的解釋,他認為“熱元素是生命之源”,陽光中帶有熱元素,其與地球上的冷元素結合便產生了生命。然而不同於泰勒斯原初對靈魂的定義,他否認靈魂的能動性,且不將有生命的東西等同於靈魂。他曾說過“靈魂是由熱元素和冷元素組成的一個部分:它與生命不同,因為它是不死的,乃是由不死的元素構成的一個部分”①,若是結合他的數本原論再來理解這句話,似乎可以將靈魂視為冷熱元素恰到好處的融合,且該融合遵循某一恒定的比例關係。生命雖然也是冷熱元素的結合,但這種結合是變動的、不確定的,因此達不到那種恒定存在狀態。同時他斷言人是有靈魂的,但若是想把握不朽的靈魂就需要借助於淨化靈魂的手段——哲學和音樂,這兩項學問恰恰都體現了某種程度的“和諧”,即一種數的規定性。為了解釋人之生死和靈魂不死這對矛盾,他還吸收了奧爾夫斯教靈魂轉世的觀點,“靈魂依照命運的規定,從一個生物體中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體中”,“靈魂的理性部分是不死的,其餘的部分則會死亡”。
稍晚的赫拉克利特對於靈魂的界定如同他的哲學一樣難以把握,原因在於他將變動不拘的火作為世界的本原,“火產生一切,一切又複歸於火”。其思想大體取之於米利都學派,然而也有一定的創建,從他的一些殘篇中,依稀可以概括出靈魂在他看來是類似於火、氣的東西,“靈魂是從水而來”,“靈魂也是從濕氣中蒸發出來的”,“幹燥的光輝是最智慧、最優秀的靈魂”。赫拉克利特特別強調靈魂是有生有滅的,在他看來世界上除了火是永恒的以外,其他所有由火演化而來的東西都處於生滅之中,“對於靈魂來說,死就是變成水;對於水來說,死就是變成土”。至於靈魂具體的運作方式,他借用“邏各斯”來說明,“‘邏各斯’②是靈魂所固有的,它自行增長”。
心靈概念的出現以及對人的認識過程的探索
赫拉克利特哲學的精髓就在於他對“邏各斯”的闡釋,本質上講,這是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他敏銳的觀察到了事物皆處於流變之中,並且注意到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道理。然而這套理論並未受到希臘人的重視,受追捧的恰是他的對立者巴門尼德的理論③。受巴門尼德的影響,其後的幾位元素論者都認為構成萬物的基質是不變的,萬物的生滅變化其實是基質組合與分解的過程。基質組合與分解的動力源於何處?就這一問題他們給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戈拉的見解較為一致,認為基質本身是不動的,動力源於基質以外的某種東西;德謨克利特不讚同這一觀點,他在實存的基質以外加入了虛空這一概念,認為基質在虛空中相互碰撞從而引起運動,想借此來回避基質以外的驅動力。也正因如此,他們的靈魂觀彼此存在差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認識論層麵的探討,人如何能夠認識這個世界,背後蘊藏著怎樣的一套認知機製。
據古希臘哲人艾修斯的記載,恩培多克勒“把靈魂看成女神,把純粹地分享著靈魂的純粹的東西看成男神”,剖析其哲學思想我們不難發現,此處所謂的“靈魂”與其“愛”、“恨”④觀念本質上是同一的。他的這一區分具有裏程碑意義,相較於以往的自然哲學流派,他首次將靈魂概念解釋為獨立於物質以外的存在,不可否認其奠定了古希臘哲學乃至西方哲學心物二元的傳統。他的貢獻不僅如此,他也是希臘早期為數不多的觸及人類認知研究的學者,這與他的醫學背景有著一定聯係。他的“流射說”⑤嚐試著對人類感知活動做出“科學”解釋。人能感知到外物並且產生情緒源於“同類相知”原則⑥。他認為當人體某個器官的組成元素和外在元素相同時,便會產生一種親知力,這種親知便是思想的基礎。由此,他推論“思想是從相同的東西而來,無知是從相異的東西而來”。
阿那克薩戈拉受到同時代哲人的啟發(其中就包括恩培多克勒),第一個明確提出“努斯”概念。“努斯”譯成中文既是心靈⑦,他在《論自然》中如此描述心靈概念,“別的事物⑧都具有每一件事物的一部分,但是心靈則是無限的,自主的,不與任何事物相混,而是單獨的,獨立的,自為的”。在說明心靈的特殊性之後,他又賦予心靈獨一無二的能力“心靈是萬物中最稀最純的,對每一個事物具有全部的洞見和最大的力量”。至於靈魂,阿那克薩戈拉沒有給予明確的解釋,他轉而將有靈魂的生物界定為受心靈支配的種子混合物,“……人就是這樣組合起來的,一切具有一個靈魂的生物也是這種組合起來的”,“對於一切具有靈魂的東西,不管大的或小的,心靈都有支配力”。或許他更願意將靈魂理解為一種存在狀態,而非某個具體的存在對象。不同於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說”,他區分了感覺和思想的差異。基於種子說,他指出感覺隻是對某物中占多數的種子的把握,而思想卻能把握那些占少數的種子。感覺的產生需要思想的指引,例如,唯有當有了冷的思想,在熱的情況下才會知道熱。這種相反相成的“異類相知”⑨原則帶有某種辯證思想。同時他也警醒世人,感覺是不可靠的,感知某物並不是了解此物的全部,“由於我們感官的無力,我們才不能看到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