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探中學英語情境教學(2 / 3)

在中學英語課堂開展情境教學不僅符合國家方針的要求,而且順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符合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心理發展特征。

2.1 新課標對中學英語課堂的新要求

新課標指出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五維目標的基礎上,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素養。其中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地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方麵共同促進綜合語言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上要發生改變。

新課程把英語課程定位在一個開放的體係上,讓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因此,英語教學過程就要做到貼近學習主體——學生的生活經驗,情境教學強調聯係實際,為學生創造英語學習的情境,是符合新課標對中學英語課堂的要求的。

2.2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要摒棄原來的“填鴨式”教育,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狀況,就要以學生為中心,重塑師生角色——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新課程必須“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激勵每一個學生走向成功”。這種理念摒棄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精神感受為最高原則和出發點,尊重學生的情感和不同需要,尊重學生的自由意誌,重視並努力發掘學生的創造力,認識到學生的的個體差異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內在地要求把學生的精神感受放在教學的首位。

由此,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學生的成長首先是為了成為自身生活的創造者,並進而成為美好社會的建設者,在頭腦中真正樹立起敬重個體生命的意識。關注和尊重學生的生命需要是開展情境教學的必要條件。開展情境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自我表現的體驗,獲得認可與欣賞的喜悅,承擔責任的勇氣,品嚐成功的樂趣,正詮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心教育理念。

2.3 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根據埃裏克森社會心理發展階段理論,中學生處於青春期階段,心理發展的特征為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一方麵,他們的發展處於十分活躍的狀態,智力快速發展,情感逐漸豐富,個性趨於成熟;另一方麵,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容易產生幻想或挫折感,心中的矛盾和衝突困擾著他們,使他們感受到成長的壓力。這些心理特征對英語學習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例如,個性的形成使他們不再順從模仿、操練等重複性的作業,拒絕接受刻板、規矩的語法;情緒的動蕩和任務的加重使他們不時產生挫折感和失敗感,甚至出現學習恐懼症;英語學習需要在實踐中鍛煉能力,而青春期心理上的封閉性使他們不願意與人交流,難以實現課堂上的交際性,等等。這些影響使得初中英語教學要采取適合學生心理發展的方法,教師采用情境教學,給學生提供接近真實的有意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得課堂活動變得有趣,富於交際性的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

3.對有效開展情境教學的建議

3.1 教師需要較高的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情境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無法在靠教案、教材、練習題等完成教學,而要進行信息化的教學設計,活用教材,為學生設計有意義的活動等,教師具備較高的素質和水平是開展情境教學的前提。首先,教師應有一定的情境意識。為創造不同的課堂效果,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例如為了調節課堂氣氛,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妙趣橫生的遊戲、身臨其境的操作等,為學生創造輕鬆有趣的學習情境;其次,教師應掌握創設情境的技能。情境教學要求教師具備以下四種技能:導入技能、語言技能、組織技能、演示技能;最後,教師對角色的正確認識,即教師處於引導者、幫助者的地位。在真實情境中,教師不是向學生呈現知識的現成答案,不是告訴學生如何去解決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知識的生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