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合教學實踐談對課堂管理中和諧教學環境的認識(2 / 2)

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好多年,現在的課堂不管是中小學的語言教學還是高校的第二語言教學都引進了任務型教學法。②這種教學法更是更新了傳統的師生關係,也加強了我們對和諧教學環境的認識。通過各種途徑大量增加生動有趣的語言材料,使學生“浸沉“在實際語言的海洋之中,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無味的語法條條和瑣碎的分析講解中解放出來。意義優先,任務完成為主,評估基於任務完成與否。也就是說,任務重視學生如何溝通信息,而不強調學生使用何種語言形式;任務具有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可能性;學生應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完成任務上, 對任務進行評估的標準是任務是否成功完成。這種強調有意義的交際教學其實跟學生明顯的學習動機是分不開的。現在學生的學習帶有更強的目的性,為了讀名牌學校,為了找好工作,為了出國發展等等,這種指向性很強的學習動機暗合了任務型教學法強調的有意義的教學,把時間還給學生。學生的這一特點就要求老師能夠在課堂上用最容易接受的方法講授學生最需要的知識。因此在中小學那些遊刃有餘地把握考情講課又風趣的有經驗老師無疑在學生中間就很受歡迎了。為了更清楚地把握學生的需求,和諧師生關係,目前不少大學都引入了學生給老師打分的做法。這樣做一方麵學生作為接受者對老師一學期的講課內容、教授成果做出一個客觀的評價;另一方麵老師之間也有了橫向的對比。培訓老師上課的案例中的“寫字課”一篇和諧的課堂環境給筆者了很多的啟發。首先,在這堂課中老師言傳身教告訴學生寫好漢字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但隻要你功夫下到了寫好漢字就很自然了。師生之間正是在這種平等的談話交流中老師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了學生。其次,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消極的情緒時老師適時的調控,再次激起學生興趣,整堂課有波瀾有起伏地完滿進行。老師及時進行語言或象征性的小紅花一類的物質獎勵,不吝嗇對學生的誇讚尤其對中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屢試不爽的法寶。最後,老師針對教學目標安排的教學活動也能夠給課堂錦上添花。

在筆者看來,和諧的教學環境主要指教師融入自己的智慧在教學的硬環境(尤其是教室課堂上的硬件)來充分的服務於教學;教師在教學的軟環境中能夠準確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機且靈活熟練運用符合學生特點的方式講授知識。(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參考文獻:

① 杜萍.課堂管理的策略[M].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5.6

② 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