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響文化意象等效翻譯的因素探析(1 / 2)

影響文化意象等效翻譯的因素探析

語言文化

作者:鄒維佳

摘 要:文學意象的等效是文學翻譯的難點,語言、文化和社會的差異是影響等效性的客觀因素;譯者動機以及譯者素質是影響等效性的主觀因素。在翻譯實踐中,必須重視和改善這兩方麵的影響,才能創造精彩的譯作。

關鍵詞:文化意象;等效翻譯; 客觀因素;主觀因素

一、文化意象的等效翻譯

南北朝時期,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提到“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擇辭,然後使元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首術,謀篇之大端。”(童慶炳 1998:194)。“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認為意是內在的抽象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物象,意象是客觀載體與主觀情感的有機融合。文化意象是文學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著很強的民族性。在謝天振看來,“文化意象大多凝集著各個民族的智慧和曆史文化的結晶”(謝天振2007:102),這些獨特而固定的文化符號能被身處同樣文化背景的人們所理解、接受和交流。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外來的文化意象頗感棘手,始終尋求最佳解決方案。

隨著翻譯理論的不斷完善,將等效論引入到文化意象的翻譯中為紛繁複雜的翻譯實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等效翻譯以交際理論為基礎,強調譯作對譯作讀者的影響等效於原作對原作讀者的影響,力求譯語讀者要與源語讀者感受相等是等效概念的關鍵所在。在實際翻譯過程中,由於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文化意象的等效轉化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局限性。為了盡可能地避免信息的缺失或錯位,我們必須對影響翻譯效度的各種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二、 影響文化意象等效翻譯的客觀因素

客觀因素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影響文化意象等效性的客觀因素主要包括語言、文化以及社會的差距。

1.語言的距離

作為語言信息的基本載體,詞彙的不完全對等是產生語言差距的關鍵所在。第一、文化詞彙的空缺。某種語言所特有的文化信息或概念根本不能映射或者完全映射到另一種語言中,無法實現等效。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揚州不隻是個地名,更是花柳繁華的享樂去處,所以才有了“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譯出揚州這一文化意象而不失其文化色彩相當困難。第二,原語詞和譯語詞指稱意義相同,但語義聯想及文化內涵截然不同。最為典型的是,中國人自豪地宣傳自己是“龍的傳人”,但在異國文化中,卻有很多屠龍的傳說,俄羅斯就有英雄剪除三頭凶龍的故事,英國的古代史詩《貝奧武普》,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也都突出了主人公殺死龍的豐功偉績。由此可見,相同的物象,傳遞的卻是不可調和的象征意義。

2. 文化的距離

文化意象凸顯著特殊的文化標記和迥異的文化背景,兩種語言間的文化距離是指兩種文化自身的距離以及文化背景的時空距離。各民族不同的曆史進程、地理環境、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認知方式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背景。正確把握不同語言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差異是等效翻譯的先決條件。如果兩種文化差異越大,實現兩種語言間的等效就越難。“the more cultural(the more local, the more remote in time and space)a text, the less is equivalent effect even conceivable”(Newmark 2001:49)原文和譯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文化鴻溝,即一個文本的文化色彩越濃,時空距離越大, 等效就越不可思議。許淵衝曾經提到這個句子“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許淵衝 1984:1)。句中的fish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與宗教淵源甚深。英國曆史上宗教鬥爭激烈,舊教規定齋日(禮拜五)隻許吃魚,新教推翻舊教後,新教徒為了表示忠於新教,於是拒絕在齋日吃魚,所以句中的不吃魚表示忠誠的含義。自然,plays the game就不是玩遊戲的意思了,而指的是遵守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