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排運動訓練過程的主要分歧(2 / 2)

2.3 訓練內容重點不同

分期理論強調基礎訓練,而板塊理論注重的是專項化訓練,均衡理論則是以強度作為訓練重點,“以賽代練“。

3.“三大理論”之我的見解

經過本學期馬老師教授的運動訓練課程學習,以及課下查閱相關文獻進行的自主研究,我得出了以下幾點自己的看法。

3.1我讚同馬特維耶夫教授的觀點

不是由於先入為主的觀念作祟,我確實比較傾向於接受馬特維耶夫教授的“運動訓練分期理論”,得出此結論不乏我對自己少兒時期運動經曆的回首深入理解。2012年至2014年是我在鄭州河南省體工大隊接受專業訓練的兩年,這期間我經曆了以一年為單位的兩次訓練周期,真可謂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兩次浴火重生般的夏訓冬訓給我積累了可以一生收益的人生財富。身體素質練習,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以及專項素質都是以一定周期循環往複科學安排的,當時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練,十年後在馬老師的課上我恍然大悟,找到了它的科學依據。正如徐本力教授研究得出的世間萬物都有它的生長周期和運行規律,安排運動訓練也要從客觀規律出發[1]。

3.2我對維爾赫尚斯基教授的學術行為持雙重態度

我的態度既有讚成又有批判,讚成的是他敢於創新,勇於向權威挑戰,隨著時代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見解和經過研究的新理論成果。反對的是他偷換概念,對前人研究成果全盤否認的極端行為,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其學術道德缺失和品德不端,從而對其研究的理論成果持疑問態度[2]。

3.3我認為全年訓練均衡安排理論有一定局限性

邦達爾丘克教授提出的“全年訓練均衡安排”理論非常適用於現代比賽模式,比如劉翔,就是一個很成功的典型例子。但這種訓練安排方法很受項目局限(主要適用於體能主導類項目),我認為如果是技能主導類項目則不會收到這麼好的效果。

3.4三種訓練過程安排方法應該結合創新

當今世界發展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我們提倡兼容並包,兼收並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三大理論不能孤立於其他係統而獨立存在,而應該結合互補,各取所長,根據運動員和實際比賽情況具體靈活地加以合理運用,並創新出適合我們不同運動員自己的訓練過程安排方法。(作者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 姚頌平. 運動訓練分期理論的本質、現狀和發展前景[J]. 體育科學,2012,05:3-11+33.

[2] 姚頌平. 安排運動訓練過程的現代分歧[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04:3-10+20.

[3] В.Н.普拉托諾夫,姚頌平. 全年運動訓練分期理論:曆史、現狀、爭論與發展前景[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03:67-78.

[4] 林衛國,周錦琳,王紅英. 運動訓練分期理論的發展現狀及展望[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02:262-265.

[5] 徐本力. 試論運動訓練分期理論的形成、發展與展望[J]. 體育科學,1993,03:44.

[6] 吳貽剛. 近30年我國運動訓練理論研究述論[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0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