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讓人感到熱情的大陸,隻要一提起就讓人想起熱舞、沙漠、鑽石,這一切都引起人們一探其意的熱情。
同時這片土地也曾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文明。
撒哈拉沙漠——沙漠之海和靈魂的棲息地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幾乎占滿非洲北部全部,總麵積約860萬平方千米。撒哈拉沙漠西瀕大西洋,北臨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東為紅海,南為薩赫勒一個半沙漠半草原的過渡區。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
沙漠時而揚塵,時而平靜如水,給人以致命的誘惑。漫步於撒哈拉,隻要你用心去感受,就能發現蘊藏在沙海深處的美,浩瀚無垠的大漠,晴空萬裏,驕陽似火,純淨的沙子了無雜塵,沙丘形態各異。
撒哈拉是另一種大海,它寬廣深沉,內涵豐富,置身其中,在浩瀚的藍天下,聽駝鈴聲踏破了荒涼,黃沙漫漫從遠古延伸而來,向未來蜿蜒而去……那博大的美、袒裎的美、韻律的美、神秘的美、堅忍的美、陽剛的美、沉默的美讓人窒息,那蒼涼雄奇的景象別有一番風韻。
撒哈拉沙漠的許多植物在酷旱的環境裏,成長期極其短暫,在百年不遇的一次雨季到來的時候,深藏在地下不知多少歲月的種子,以一種瘋狂的速度生長,在雨露下匆匆地開花結果,迅速完成一次生命的曆程。一場降雨過後,似乎在一瞬間,長期以貧瘠空曠麵目示人的荒漠便出現了千花萬朵競相搖曳的奇異景觀,但在極短的繁榮後,沙漠又恢複到往昔的荒涼,幹旱再次漫長地控製了大地。而種子們則默默地潛伏下來,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之中。
頑強的生命就是這樣,在無法確定的機遇中守候機會。在遼闊的天空雲卷雲舒時,在其他地方姹紫嫣紅時,撒哈拉沙漠的守望者們正在經曆著自己的無奈和執著,苦苦守候著一次也許永不再來的雨期。
撒哈拉沙漠的哺乳動物種類有沙鼠、跳鼠、開普野兔和荒漠刺蝟;柏柏裏綿羊和鐮刀形角大羚羊、多加斯羚羊、達馬鹿和努比亞野驢;安努比斯狒狒、斑鬣狗、一般的胡狼和沙狐等。撒哈拉沙漠鳥類超過300種,包括不遷徙鳥和候鳥。沿海地帶和內地水道吸引了許多種類的水禽和濱鳥。內地的鳥類有鴕鳥、各種攫禽、鷺鷹、珠雞和努比亞鴇、沙雲雀和灰岩燕以及棕色頸和扇尾的渡鴉等。
蛙、蟾蜍和鱷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蜥蜴、石龍子類動物以及眼鏡蛇出沒在岩石和沙坑之中。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有藻類、鹹水蝦和其他甲殼動物。生活在沙漠中的蝸牛是鳥類重要食物來源。沙漠蝸牛通過夏眠之後存活下來,在由降雨喚醒它們之前它們會幾年保持不活動。
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種植物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上就像一蓬枯萎的幹草,顯得很難看。如果將它浸在清水裏,用不了幾天,它就會慢慢舒展開來,直至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朵豐潤飽滿、盛開著濃綠的沙漠玫瑰。
撒哈拉沙漠上有許多綺麗多姿的遠古大型壁畫,曾經有過高度繁榮昌盛的遠古文明。今天人們不僅對這些壁畫的繪製年代難於稽考,而且對壁畫中那些奇形怪狀的形象也茫然無知。於是,我們隻好把它稱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不解之謎。
撒哈拉壁畫的內容包括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及當地古代人的生活圖景。通過一係列的研究工作,科學家認為,這裏的氣候發生過很多次變化。近二三百萬年以來,地球上的氣候經曆了幾次明顯的幹濕交替的變遷。在第四紀,高緯度地區曾幾度為巨大的冰川覆蓋,像撒哈拉這樣的低緯度地區則出現了大雨和洪水,河流縱橫,湖泊成群。公元前1萬年前後,撒哈拉地區的氣候越來越濕潤,植物茂密。從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氣候大部分時間都是非常濕潤的,其中公元前3500年前後,撒哈拉的湖泊麵積達到最大。
納馬誇蘭——沙漠花海
納馬誇蘭位於南非偏遠的西北角,是世界上最特別的地區和地球上最不尋常的沙漠之一,深受植物學家和遊客們的喜愛。在這片幹旱的大地上生長著近3000種植物,絕大多數在地球的其他地區都未發現。
當春天來到納馬誇蘭時,這塊幹旱的土地就會被各種各樣的橙色、粉紅色、白色和黃色野花所覆蓋。這是一個旺盛的繁殖時期,各種植物會爭相向熱盼的傳粉者炫耀它們的“嫵媚”。據說這種壯觀的美景能讓您“在遊覽納馬誇蘭時兩次落淚,第一次是在你抵達時,第二次是在你離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