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一壯觀的景象隻能維持兩個月時間,有時時間會更短。花卉通常對溫度非常敏感,當氣溫低於17℃時(在海岸地區甚至為20℃),花期就會結束。當夏天到來時,納馬誇蘭又將變得荒蕪,仿佛此前的花海隻是一個短暫的夢。
圖爾卡納湖——人類的搖籃
圖爾卡納湖位於肯尼亞北部,與埃塞俄比亞邊境相連,它是東非大裂穀和肯尼亞最大的內陸湖。
在非洲的湖泊中,圖爾卡納湖是含鹽量最高的。在200萬年前,它還是一個淡水湖,但由於地處半幹旱的沙漠地帶,水源不足,加上整個湖沒有出口,湖水不能外流,又得不到淡水補充,逐漸變成了一個鹹水湖。不過,除南部因含鹽量高可以提取各種鹽類外,其他淺水區的湖水隻是略帶鹹味,仍然可以飲用。
圖爾卡納湖擁有種類繁多的動植物,由於它是非洲大湖中最鹹的一個湖,又地處沙漠地帶,從而為研究動植物提供了一個特殊的生態實驗場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進行幹旱地區研究的一個生物保護區。圖爾卡納湖湖心有三座相連的小島,島上長滿翠綠的草叢,湖水清涼,為遷徙的水鳥提供了中轉站,同時也為尼羅河鱷魚、河馬和各種毒蛇等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地和棲息地。這裏還有已有700萬年曆史的石化森林。
圖爾卡納湖的魚類極其豐富,盛產尖吻鱸、虎魚、多鰭魚和各種羅非魚,魚的個頭也比較大,有的長達數米。這裏是尼羅河鱷魚的主要繁育基地,有1萬多條鱷魚在這裏繁衍生息,是世界上最大的鱷魚群之一,有的鱷魚長達10多米,甚至能夠頂翻湖中的木船。河馬也時有所見。此外,還有瞪羚、長角羚、狷羚、扭角牛羚、小彎角羚、斑馬、獅子、獵豹等哺乳動物。水生和陸生鳥類超過360種,有大批水鳥,候鳥和留鳥有紅鶴、鸕鶿和翠鳥等。
由於圖爾卡納湖是因斷層陷落形成的,湖區四周聳立著許多座火山。這些早已熄滅的“死火山”,形同一個個巨大的圓錐傲然挺立在東非高原上,顯得格外壯觀醒目。由於這些火山昔日多次噴發,火山風化物已經形成一層厚厚的暗棕色土壤,土質肥力非常強,加之氣候濕熱,非常適宜各種植物生長。
火山山腰及湖濱地區生長著茂密的樹木和牧草,碧綠的香蕉、芭蕉叢,鮮嫩的青藤架,巨大的芒果樹以及椰子樹、棕櫚樹等,滿山遍野,比比皆是。樹木、草叢中棲息著成群的羚羊、斑馬、野鹿等動物。白天,湖區四周一片寂靜;黃昏,羚羊紛紛鑽出草叢,斑馬追逐嘶叫著來湖濱飲水,湖畔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圖爾卡納湖很早以前就有人類居住,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
東非大裂穀——大地的傷疤
東非大裂穀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裂穀寬約幾十至200千米,深達1000~2000米,穀壁如刀削斧劈一般。這條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1/6的大裂穀,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當乘飛機越過浩翰的印度洋,進入東非大陸的赤道上空時,從機窗向下俯視,就會看見這條碩大無比的“刀痕”,頓時讓人產生一種驚異而神奇的感覺。
東非大裂穀南起讚比西河的下遊穀地,向北延伸到馬拉維湖北部,並在此分為東西兩條。東麵的一條是主裂穀,穿越坦桑尼亞中部的埃亞西湖、納特龍湖等,經肯尼亞北部的圖爾卡納湖以及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的阿巴亞湖、茲懷湖等,繼續向北直抵紅海和亞西灣。西麵從飛機上看沿乞力馬紮羅山雪峰,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爾伯特湖等一直到蘇丹境內的白尼羅河,全長1700多千米。由於這條大裂穀在地理上已經實際超過東非的範圍,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區,因此也有人將其稱為“非洲-阿拉伯裂穀係”。
東非大平原是非洲地勢最高的地方,氣候溫和涼爽,雨量充沛,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盛產茶葉、咖啡、水果、除蟲菊、俞麻等。在這裏,咖啡豆一年可以采摘兩次,茶葉一年內有九個多月可以每半個月采摘一次,除蟲菊全年中可以每10~14天采摘一次,而俞麻成熟後天天可以收割。
許多人在沒有見東非大裂穀之前,憑他們的想象認為,那裏一定是一條狹長、黑暗、陰森、恐怖的斷澗,其間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渺無人煙。其實,當你來到裂穀之處,展現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遠處,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著連綿的群峰,山坡上長滿仙人球;近處,草原廣袤,翠綠的灌木叢散落其間,野草青青,花香陣陣,草原深處的幾處湖水波光粼粼,山水之間,白雲飄蕩;裂穀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蕩蕩,牧草豐美,林木蔥蘢,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