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0多萬年前,地殼的斷裂作用形成了這一巨大的陷落帶。板塊構造學說認為,這裏是陸塊分離的地方,即非洲東部正好處於地幔物質上升流動強烈的地帶。在上升流作用下,東非地殼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兩側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殼脆弱部分張裂、斷陷而成為裂穀帶。張裂的平均速度為每年0.02~0.04米,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續不斷地進行著,裂穀帶仍在不斷地向兩側擴展著。由於這裏是地殼運動活躍的地帶,因而多火山多地震。

裂穀底部是一片開闊的原野,20多個狹長的湖泊,尤如一串串晶瑩的藍寶石,散落在穀地。中部的納瓦沙湖和納庫魯湖是鳥類等動物的棲息之地,也是很重要的遊覽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的納瓦沙湖湖麵海拔1900米,是裂穀內最高的湖。南部馬加迪湖產天然堿,是肯尼亞重要的礦產資源。

這些裂穀帶的湖泊除了水色湛藍,遼闊浩蕩,千變萬化,還是旅遊觀光的勝地,而且湖區水量豐富,湖濱土地肥活,植被茂盛,野生動物眾多,大象、河馬、非洲獅、犀牛、羚羊、狐狼、紅鶴、禿鷲等都在這裏棲息。坦桑尼亞、肯尼亞等國政府,已將這些地方辟為野生動物園或者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比如,位於肯尼亞峽穀省省會納庫魯近郊的納庫魯湖,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湖泊,共有鳥類400多種,是肯尼亞重保護的國家公園。在眾多的鳥類之中,有一種名叫弗拉明哥的鳥,被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鳥,一般情況下,有5萬多隻火烈鳥聚集在湖區,最多時可達到15萬多隻。當成千上萬隻鳥兒在湖麵上飛翔或者在湖畔棲息時,遠遠望去,一片紅霞,十分好看。

維多利亞瀑布——驚天動地的壯美

維多利亞瀑布位於非洲南部讚比西河中遊的巴托卡峽穀區,地跨讚比亞和津巴布韋兩國,距讚此亞旅遊城市利文斯敦10千米。維多利亞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瀑布落差106米,寬約1800米,瀑布帶所在的巴托卡峽穀綿延長達130千米,共有七道峽穀,蜿蜒曲折,成“Z”字形,是罕見的天塹。

19世紀中葉,英國傳教士戴維·利文斯敦在非洲內陸探險來到了這裏,他目睹了壯闊的瀑布景觀,就以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命名。其實維多利亞瀑布在此之前有自己的名字。讚比亞人稱它為“莫西奧圖尼亞”,意思是“聲響如同雷鳴的雨霧”,這是讚比亞人對大瀑布富有詩意的深情描述。

讚比西河發源於讚比亞西北崇山峻嶺之中,穿行於高原山區之間。讚比西河在到達維多利亞瀑布之前一直很平靜,隻有散布在河道中的一些小島擾亂了寧靜的流水。讚比西河流經讚比亞與沸巴布韋邊界時,兩岸草原起伏,散布著零星的樹木,河流浩浩蕩蕩前進,並無出現巨變的跡象。這一段是河的中遊,河麵寬達1.6千米,水流舒緩。

當讚比西河河水充盈時,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洶湧越過維多利亞瀑布。水量如此之大,且下衝力如此之強,以至引起水花飛濺,遠達40千米外均可以看到。彩虹經常在飛濺的水花中閃爍,離瀑布40~65千米處,人們可看到升入300米高空如雲般的水霧。

在旱季可清楚看到被岩石分割成六段的瀑布,出現磅礴壯闊的美景,隻要在對岸的國家公園眺望,這六段各有特色的瀑布奔流急瀉。4月~6月的大水期,霧茫茫一片,反而看不到真麵目。鋪設於瀑布區的網狀步道,穿梭在濃密的雨林間,可保護雨林生態免受破壞,並導引遊客到各景點賞瀑。漫步於布滿水氣的熱帶雨林步道,非洲炎熱的天氣也立刻變得清爽涼快。步行於熱帶雨林,可欣賞雨林特有的植物,烏檀木、蕨類、無花果、藤蔓植物及各式各樣的花卉植物。

號稱世界上最危險的“魔鬼遊泳池”就位於維多利亞瀑布之巔,是天然形成的。每年的大部分時間瀑布的水量都十分充沛,波濤洶湧的河水會拍打著岩石奔流而下,選擇在這個時候去遊泳顯然是不明智的,那樣的話你肯定會“順流而下”。而到了旱季的時候“魔鬼遊泳池”就會變成冒險者的樂園,屆時人們可以在相對舒緩的水流的“按摩”下,一邊盡情飽覽秀美壯麗的景色,一邊在水中嬉鬧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