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池”是個天然形成的岩石水池。據說,曾居住在瀑布附近的科魯魯人從不敢走近它。鄰近的東加族更視它為神物,把彩虹視為神的化身,他們經常在瀑布東邊接近太陽的地方舉行宰殺黑牛儀式來祭神。

卡蓋拉國家公園——美麗的動物世界

卡蓋拉國家公園地處盧旺達東北地區,建於1934年,占地2500平方千米,約占盧旺達全國麵積的1/10。公園海拔在1250~1825米之間,園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大小湖泊共有22個,湖中有島,島上有湖。整個公園草肥水美,是野生動物繁衍生長的理想世界。

公園內的動物有食肉、食草、靈長目和鳥類等多種。食肉類動物有獅子、豹、鬣狗等,食草類有大象、河馬、犀牛、野牛、斑馬、野豬及各種羚羊,靈長目動物有狒狒和猴子等。

站在公園的姆丹巴山上,園內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山坡上灌木叢生,樹高林密。山穀間鑲嵌著大小湖泊,湖周圍是綠樹蔭蔭、鮮花盛開的山巒。順著山穀向東遠望,卡蓋拉河像一條銀色的帶子,沿著東部邊界蜿蜒伸展。

伊海馬湖是公園內最大的湖泊,麵積有75平方千米,湖水清澈碧藍,波光粼粼,岸邊有漁場。

卡蓋拉公園的動物以羚羊數量最多,其中大部分是“伊帕拉”羚羊。“伊帕拉”羚羊主要生活在湖濱水畔,平均每平方千米就聚有600隻。它們過著群居的生活,其中一隻占統治地位的雄羚獨自占有一群羚羊中的所有雌羚,其他雄羚不得染指,否則會引起一場廝殺。

在公園內,白天最難尋覓的動物是獅子,它們躲藏在遠離道路的密林中,夜晚才出來活動。有些遊客為了看獅子就在園內搭帳篷過夜。園內最容易接近的動物是大象,這些經過訓練的龐然大物性情溫順,遊人可摸著象鼻與它合影。在卡蓋拉河流域和園內的多數湖泊中,生活著數量可觀的河馬,它們在深水中動作靈活敏捷,一改在岸邊笨拙緩慢的樣子。

好望角——風暴中的岬角

位於非洲西南端開普半島的好望角,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重要分界標誌。據說好望角的發現,是一場海上風暴送給葡萄牙探險家迪亞士的意外禮物。

1487年7月,32歲的迪亞士奉葡萄牙國王之命,率3艘探險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踏上了駛往印度洋的未知之路。當船隊到了南緯33°的地方時,突然遇上了風暴,在海上漂泊了13個晝夜。迪亞士憑著豐富的航海經驗,決定向東航行,終於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於是船隊改變航向朝正北航行,幾天後果然看見了東西走向的海岸線和一個海灣(即今南非的莫塞爾灣)。返航途中接近一個伸入海中的海角,不料風暴再次降臨,船隊在風浪中經過兩天奮力拚搏,才繞過駭人的海角,駛進風平浪靜的非洲西海岸。望著令人生畏的海角,迪亞士將它命名為“風暴角”。1488年12月,船隊回到裏斯本,迪亞士向國王裘安二世描述了自己的探險經過和命名為“風暴角”的海角,國王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有希望進入印度洋,到達朝思暮想的黃金國——印度,於是就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並一直沿用至今。

好望角地區的地貌極具特色,懸崖、沙灘、珍奇的動植物和海港形成了號稱世界上具有最美麗海岸線的海角。

來到這裏,觀看好望角最好的地方,就是開普角。開普角是一個伸入海中的懸崖,海拔238米的海岬。最高處有一座建於1857年的燈塔,因為所處地勢太高,雨天或薄霧天氣過往船隻就可能看不清而發生事故甚至海難,1919年在海拔88米的高度另建了一座新燈塔,這裏就成了瞭望台,也成了遊客必到之處。

站在瞭望台上,往西北方向看就能看到像一把利劍一樣刺向大西洋的好望角。近處的沙灘是迪亞斯海灘。好望角氣象萬變,景色奇妙,聳立於大海,更有高逾1000米的達卡馬峰,危崖峭壁,卷浪飛濺,令人眼界大開。

納米布沙漠——多彩多姿的地方

非洲是一個幹旱的大陸,說起非洲,我們都會想起位於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那是一個多麼遼闊的沙漠啊。

不過就在我們驚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的時候,在非洲的西南邊緣,大西洋沿岸還有一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那就是納米比亞沿海的南北向的納米布沙漠,這個美麗的地方也在向我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