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山——海角之城

“桌山”的音譯是“特布爾山”,而桌山是它的意譯。此山位於南非西南部,名城開普敦的南邊。山不算高,隻有1086米,看上去灰突突的,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可是,一看到山頂,它的奇特之處就全部顯現出來了。一般的山頂,或說峰巔,莫不是屹然聳立,直插蒼穹,顯露出一派巍峨險奇的風光。而此山自東向西綿延,長不足7千米,而作為主峰的山頂卻有3千米長。山頂沒有峰巒疊嶂,而是像牆頭一樣平直,刀削一樣整齊。桌山是實實在在的平頂之山。據記載,15世紀末,隨著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航路的發現,大批葡萄牙人來到這座山的腳下。其中,著明航海家安東尼奧·德·薩爾達尼亞見此山“狀貌奇特”,就於1503年攀上山頂。他發山頂無峰無巔,開闊而平坦,“平坦得猶如一張特大的桌麵”,遂以“桌山”名之。從此,桌山的名字就流傳下來。

桌山被譯為“海角之城”,是一座奇山。桌山對麵的海灣有著天然良港,並因桌山得名為桌灣。就像是一位端坐在大西洋邊的曆史老人,桌山是南非近四百年現代史最有權威的見證者。

桌山是一塊大砂岩,在四五億年前原是淺海的海床,地殼隆起之後,把山頂升到海拔1086米高,其北麵是斷崖絕壁,夾在魔鬼峰和獅頭峰之間。其平板狀的山體,則是強風和水流將幾近水平的砂岩層暴露出來的結果。

桌山有雲覆蓋,雲層是在刮東南風時迅速形成的,它是高原植被繁茂的主要因素。5個高山水庫貯存著由冬天西北風帶來的雨水,山頂年降雨量為1525毫米。

近大西洋一側有兩座小山,分別為獅頭峰信號山,魔鬼峰。它們就像桌山伸出的左右兩隻手臂,緊緊地擁抱著山腳下的開普敦城區。每逢夏季,挾帶著大量水汽的東南風突然被桌山攔住後迅速上升,在山頂冷空氣的作用下,一下凝結為翻卷升騰的雲團,然後就像厚厚的絲絨桌布將桌山自半山腰齊刷刷地覆蓋起來,蔚為壯觀。

山麓這裏設有一條纜車索道。索道始建於1929年,原來是專供白人探奇攬勝而用。現在,它向所有的人開放。坐上纜車,6分鍾即達山頂。身臨其境,環顧四周,確實令人無比驚詫。整個山頂像個特大台麵,平平整整,除幾方供觀賞的巨石橫斜之外,沒有什麼峭岩斷道,亂石雜陳。雖然時值初冬6月,地麵上依然青草叢生,一些不知名的樹木鬱鬱蔥蔥,煥發著勃勃生機。其中有一種以“白銀”命名的樹木,葉子毛茸茸的,閃光透亮,據說是世界上僅存的該稀有樹種。

尼羅河——埃及的母親河

尼羅河發源於埃塞俄比亞高原,流經布隆迪、盧旺達、坦桑尼亞、烏幹達、肯尼亞、紮伊爾、蘇丹和埃及九國,全長6700千米,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二長的河流,可航行水道長約3000千米。尼羅河有兩條上源河流,西源出自布隆迪群山,經非洲最大的湖——維多利亞湖向北流,被稱為白尼羅河,東源出自埃塞俄比亞高原的塔納湖,稱為青尼羅河。青、白尼羅河在蘇丹的喀土穆彙合,然後流入埃及。

尼羅河沿岸風光優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在下遊的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兩岸一片蒼翠,河麵上縷縷霧氣、陣陣微風和著茉莉花香拂麵而來,沁人心脾。在開羅市區,尼羅河兩岸大廈林立,樹木蔥鬱,各種各樣的花卉散發出濃鬱的花香。尼羅河上七座大橋猶如七道彩虹飛架兩岸,把古城的交通連接了起來。在開羅以南約13千米的尼羅河西岸,矗立著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埃及金字塔,它至今還是未被完全揭開的人類之謎。在埃及南部的尼羅河畔,有著名的風景區阿斯尤特、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考古城市盧克索和世界聞名的綠城阿斯旺。盧克索附近古跡到處可見,有許多氣勢雄偉、撲朔迷離的神廟,埃及有將近1/6的文物是在該地區出土的。距阿斯旺城約10千米的著名的阿斯旺大壩,像空中花園似地懸架在尼羅河上,體積相當於大金字塔的17倍。大壩氣勢磅礴,猶如橫跨在尼羅河上的一道巨大彩虹,被人們稱為“堪與法老時代的金字塔並列的埃及世紀性工程”。

尼羅河穀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世界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尼羅河在埃及境內長度為1530千米,兩岸形成3千米~16千米寬的河穀,到開羅後分成兩條支流,注入地中海。這兩條支流衝積形成尼羅河三角洲,麵積2.4萬平方千米,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饒的地區,人口占全國總數的96%,可耕地占全國耕地麵積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幾乎全部來自尼羅河。根據尼羅河流域九國簽訂的協議,埃及享有河水的份額為每年555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