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樂觀,愛美,卻不浮躁,總把最深沉的感情和紀念留給老人和死去的人。在這裏,不管職位高低,財富多寡,對老人都是十分尊重的。走在街上或同人交往,無論遇到相識或不相識的老人,一律以“爸爸”,“媽媽”相稱。在一個村子裏,如兩人遇到紛爭,都自然地去找一村之中年紀最大的老人去做評判,隻要老人的裁決下來,誰也不再說什麼,對死去的人,他們是決不允許說壞話的。在過去,人死之後,都要停屍一周,把所有親戚朋友,族中人請來,唱歌,跳舞,表彰他(她)一生的功績和美德,為他(她)的靈魂祈禱,然後把死者的屍體深埋在他(她)生前居住的臥室地麵下,以表後人的懷念,也以此表示,死者肉體雖逝,其靈魂卻永遠與生者同在。現在,屍體不再埋在室內了,大多有了公墓或私人墓地,但人死後的禮儀仍如以往。這裏人人遵從這樣的習俗:娶妻,生子可以不去祝賀,但若死了人,隻要接到通知,不管公務多忙,路途多麼遙遠,一律是要前去哀悼的。在洛美,我曾見過幾次喪葬禮儀。往往是突然見到一條街的某家門口搭起寬大的布篷,接著,在某一個下午或晚上,就有幾百輛轎車,摩托車停在街道兩旁,然後走下一群群身著整潔肅穆的民族服的男男女女。於是,長者主持,樂隊奏樂,人們跳舞歌唱,最後,大家坐在一排排折椅上,由長者追述死者的一生,行祈禱儀式。最初,我以為我碰到的都是勢尊位顯的人家,否則,怎麼能有那麼多尊貴的親屬前來吊唁?後來得知,這裏仍以家族為社會結構的原始單位,不管人們地位高低,財富多少,他在自己的家族中部占一席之地,而每個人的後麵也都有一個龐大的家族。
不知是傳統的民族觀念,還是出於直率的愛美心理,對於自己的天性美他們從不扭捏,從不掩飾,而且盡量顯示給別人。如果小夥子胸肌發達,他就盡量穿緊身衫,努力勾出自己的肌肉,顯出自己的健美。如果某男士的胡子長的美,他就盡量留起唇髭,修剪得齊齊的,借以添加豐采。如果姑娘的乳房飽滿,她就盡量穿袒胸或半袒胸的上衣;如果她的腿長得修長而健美,她就穿短裙或短褲,而決不穿長裙。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吧,這個民族出奇地喜歡男女裸體雕像,無論展覽館、大酒店還是小飯店,辦公樓,到處雕有男女裸體像。一次,我們在一家飯店吃飯,一進門,迎麵就豎著一座男裸木雕,而且巨大功細。大家走到那裏,沒有慌亂,沒有羞澀,也沒有心裏的猥褻,而是坦然地欣賞它的藝術功力。
大概正是出於這種習慣吧,當你走到街上,見到一位美麗的姑娘或少婦時,你欣賞她,她會報予你感激的笑;當你說:“小姐,你真美”時,她會感激而榮幸地對你說:“謝謝,先生。”她決不會以為你在調戲她,更不會以為你在耍流氓。
你又說:“我能請你喝一杯可口可樂嗎?”
如果她沒什麼事,就會非常高興地接受你的邀請;她若實在有事,也會向你真誠地道歉。
可能正因為他們把男女社交看作正常而榮耀的事,這裏的交友和戀愛是容易又受人尊重的。父母也以自己的女兒有人愛有人追求而自豪。
L,聽了這些,你或許驚奇,或許不以為然,但,我把這些寫給你,總可以供你了解另一種風習、另一種文化心理結構吧?
R於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