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絨布寺之夜(1 / 3)

我曾經聽一個和尚這樣說過:“我每天什麼都不做,隻是關關門掃掃地而已。但我又和你們的關門掃地不同,我關的是世外空門,掃的是一地紅塵。”修行能否將我們帶到一個脫離苦海的彼岸呢……

一方淨土

回到絨布寺已經接近中午12點,大家的肚子開始“咕咕”叫。好在藏民開的小店很多,於是鑽進一家看上去比較幹淨的帳篷,靠著烤爐美美地吃了一頓。據說這些藏民們每年10月會把帳篷撤下,直到來年3月再上山。封山期間,山上很少有人出沒。

吃過飯我就來到了郵局前,這裏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郵局,當時我突然有種想法——在這裏能否將信件寄到近在咫尺的天堂呢?

我在郵局寄出了一張明信片,這是許多遊客都會做的事情,而且很多書上都寫過這件事情。不過在這裏寄明信片可不便宜,光蓋個戳就要5元,而寄出一張明信片竟然花去了120元。算起來此次珠峰之行花銷已經不小了,也就不敢再過多支配資金了。寄完明信片就沒有什麼事情了,回過頭來打算好好看看這座世界上最高的寺廟。

王宇、大龍、楊春一行幾人正在和曉歌說笑,好像在問她敢不敢去登山的問題,大家就登山問題展開了討論。甚至一行幾人還去登山協會詢問了登山事宜,好像真要去登山。而我獨自一人踩著破碎的步子,提前進入了絨布寺。絨布寺位於珠峰北麓絨布冰川穀地,它是紅教的著名寺廟,海拔5100米,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寺廟。半山腰上藏式碉房的僧院和喇嘛塔不像其他寺院那樣集中在一處,據說寺院裏可以住宿,但很簡陋,食物也缺少。另一邊的山穀裏新建了一家旅館,所以現在住在絨布寺中的人並不是很多。但是對於我這個堅持在旅行中修行的人來說,能夠夜宿在寺廟是最好不過的了。就這一點,我曾在心裏告誡過自己許多遍,我雖不能遇佛拜佛、遇塔掃塔,見到寺廟卻也一定要一看究竟。想著想著,我已經信步來到了絨布寺。絨布寺雖然沒有珠峰名氣大,卻成了珠峰之旅的必經之路。百年前喇嘛尼姑們在修建這座寺廟時,肯定沒想到,有一天絨布寺會成為世界各地遊客到珠峰的必遊之地。

像西藏所有的寺廟一樣,絨布寺也是依山而建。這樣的寺廟總能給人一種與天接壤的感覺,從而增加了幾分神秘。遠遠望去,一群白色的建築群,而其中最顯眼的要算聳立的白塔,白塔的頂端照例是金頂。在這群建築上麵像蜘蛛網一樣攀滿了經幡,為寺廟增加了更多的宗教氣氛。這樣看去絨布寺就像一個隱居大山深處的人,雖然沒有布達拉宮、大昭寺雄偉壯觀,卻更讓人產生一種向佛的清淨。比那些深藏鬧市的寺廟,更能讓人安靜下來。也許這就是當初那些僧侶把寺廟建在5000多米之上的原因吧,因為這裏更接近天也就更接近寧靜,更接近寧靜也就更接近自己的心。這是苦修者的修行之法,正如一個真正的行者不會依靠旅行社的安排來遊覽,一切都是從簡的。

經過寺廟前的絨布河,在石頭間緩緩流淌,發出悅耳的聲音。這條來自珠穆朗瑪峰冰川下的清澈小河,每年在4、5月開始消融,10月以後封凍。

來到寺前能夠看到一對相對跪在屋頂的金色的羊,院子裏比較空落,有一種世外清淨的感覺,但這裏與其他寺廟也有不同,那就是沒有一棵樹,這就是西藏的環境,種活一棵樹都很難。但也許隻有在這樣的環境中,人才不會為物資拖累,不會為了物資活著。正如《西藏生死書》中說的,我們的生活除了物資還有很多很多,而他們就是這些話的踐行者。他們可以為了信仰而生活呢,我習慣說隻有一種信仰的人是單純的,這話一點也沒有錯。

在寺內的院落裏我再次抬頭看天空,已經烏雲密布了。早就聽說,珠峰一帶的天氣變化無常。我想起早上看珠峰時,喜馬拉雅山區上空是純淨的鈷藍色,太陽的光芒照著絨布寺對麵遠處的雪山,閃閃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