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是心在動——經幡(1 / 1)

六祖惠能在看到兩個沙彌爭論風動還是幡動時,驀然說出了那句話:不是風動,亦不是幡動,是人的心在動。

西藏的所有高山頂上,幾乎無一例外地飄揚著五彩經幡!

在南迦巴瓦峰下看到那接天連地的經幡時,霎時被震撼得失措。我不得不承認有一種相處叫做和諧,人與自然、人與神的相處,你找不到礙眼的地方,有時甚至覺得那些並非人力所為,而是神力的傑作。

在去日喀則的途中,在神秘的寺院聖殿、宮堡佛塔、瑪尼堆石、村寨民居,巨石古樹、岸壁隘口,抑或道路兩側,屋頂處,江橋旁,就連那正在馬路上行駛的車輛上,凡是具有靈氣的地方,到處都是印有經文和圖案的紅、黃、綠、藍、白五彩的經幡。它們或橫或豎,或因勢插,在家家戶戶的房屋上、帳篷上飄揚,在藍天下迎風招展。它像道道彩虹裝點著聖潔的巍巍雪域淨土,像片片五彩雪花撒播著藏民族特有的精神風韻,也向人們展示著高原獨特的人文景觀。遠遠望去,猶如古代征戰時迎風飛舞的戰旗。

它們讓人感到瞬間溫暖的同時,也散發著散布神秘的氣息。它也讓人畏懼。經幡大部分用綢布做成,上麵印有佛像、菩薩、胡法、寶馬馱經、寶塔、曼陀羅、經文、六字真言、咒符等。經幡大多由白、黃、紅、藍、綠五種顏色的方布組成,其顏色都有固定的含意。藍幡是天空的象征,白幡是白雲的象征,紅幡是火焰的象征,綠幡是綠水的象征,黃幡是土地的象征。這樣一來,也固定了經幡從上到下的排列順序,如同藍天在上、黃土在下的大自然千古不變一樣,各色經幡的排列順序也不能改變。

關於經幡,有著很多種美麗的傳說。最常聽到的一種是,當年佛祖坐在菩提樹下,手持經卷閉目思索,一陣大風刮來,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經書。它們在風力的作用下,碎成了千萬片,被風兒帶到世界各地,帶到了那些正在遭受苦難的勞苦大眾手中。凡是得到佛祖經書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人們為了感謝佛祖的恩賜,便用彩布製成三角形,在上麵印上經文和佛祖的像,把它掛在風吹得著的地方,以求消災祈福,祈求平安。天長日久,那些飄揚在風中的彩旗便成了如今祈禱用的經幡。當然,這隻是傳說,現在藏民之所以插上經幡,是為借助自然的力量——風每吹動經幡一次,就意味著他們念了一次經,以此來表達他們對上天的虔誠和敬意。

藏區人們無論生辰還是逢年過節都要插掛五彩經幡,以示天地人畜的和諧吉祥;逐草而居的牧人每次遷徙,搭完帳篷後第一件事就是係掛經幡;初春開犁播種,在牛頭插掛經幡,是向土主地母祈禱五穀豐登;在聖跡古刹張掛經幡,表示對神佛祖魂及其聖哲賢明的崇拜與禮讚。

經幡作為福運升騰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換新。換新的日子不能隨意選擇,而是根據藏族曆算,選擇在藏曆新年初一過後某一個良辰吉日。更換儀式稱為“托隨”,意為祭神祈福儀式。總之,經幡成為僧俗信眾與神靈交流的通用媒介,也成為交通凡世與靈界的一座橋梁。

當你站在高山之口,看著那些飄揚的經幡,隻有感慨。上麵是藍藍的天空,下麵是無際的經幡在飄揚,好像踩著這一塊塊經幡就可以直登天界。那種與天接近,與神接近的感覺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在飛升。恰好符合六祖慧能的話: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人的心在動。這就是經幡的力量,在它的麵前,你隻會感到自己的心在怦然跳動,而風動與幡動都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