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樓在浙江嘉興縣南湖湖心島上,五代吳越錢元璙建。原在湖濱,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移於湖中小島。四麵臨水,晨煙暮雨,風物清華,向稱勝景。
鎮海樓(1)在浙江杭州吳山東麓,即吳越舊城之南門。初名朝天門,元改為拱北樓,明始改今名。登樓眺望錢塘江,曆曆在目;(2)故址在福建福州越五山(屏山)頂。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高約20米,過去海舶昏夜進口,都以此作為標誌:(3)在廣州越秀山上,建於明洪武十三年,樓高五層,故亦稱“五層樓”。登樓遠望,全市盡覽。解放後重新整修,辟為博物館。
鶴雀樓亦名鸛鵲樓,在山西永濟蒲州鎮城西南,係北周(公元557-581年)大將宇文護守城時所建,元初圯毀,目前正在修複中。
太白樓在馬鞍山西南長江東岸翠螺山麓的采石磯上。唐元和中始建,宋、元、明、清屢毀於兵火,光緒重建。
大觀樓位於昆明滇池北岸,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後毀於戰火,同治時重建。樓閣聳峙,綠樹成蔭,有攬勝閣、湧月亭、觀稼堂及“蓬萊別境”等勝景,已辟為大觀公園遊覽勝地。
甲秀樓在貴陽南鼇頭磯上,明萬曆興建,清代屢有修建。
望江樓位於成都東南的錦江南岸。附近有唐朝女詩人薛濤墓。已辟為望江公園。園內有崇麗閣、灌錦樓、吟詩樓等,均係清代所建,絢麗玲瓏,具有江南園庭建築特色。
中國七大古城牆安徽壽縣城牆戰國古都,地處淮河之濱,八公山之陽,古有壽陽、壽春之稱。戰國末朝(公元241年),楚考烈王遷都於此;西漢時為淮南王國都。以後曆代這裏多為州、府治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古跡。
湖北荊州城牆即湖北江陵縣城牆,三國蜀將關羽所築,原為土城,南宋始建磚牆。
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毀,現城牆為清代(1446年)重建。
江蘇南京城牆公元1366年建,城垣內側周長33公裏,高14-21米,有垛口13616個,碉堡200個,城牆規模堪稱世界第一。南京中華門原是南唐皇城正門,建於917年,明代擴建,呈長方形,寬為90米,長為128米,總麵積為11720平方米,整個建築雄偉壯觀,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一個傑作。
陝西西安城牆明初公元14世紀在唐代城牆的基礎上建築,平麵呈長方形,周長11.9公裏,高12米,上寬12-14米,下寬15-18米,是中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大型城垣。
遼寧興城城牆在遼寧興城縣城。整個城牆保存完好,保持明代建築風格,整個城市像座明代博物館。
山西平遙城牆建於1370年,周長6.3公裏,是山西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一座縣城城牆,是明朝(1368-1644年)的形式和構造。
福建崇武城牆崇武城在福建惠安縣南35公裏瀕海尖岬上。宋元豐元年(1079年)始建,明洪武二十年(1387)形成城牆,牆圍2456.7米,城基寬5米,高7米,四方設門,上建門樓,是我國至今保存較完好的古代濱海石城之一。
中國六大名泉天下第一泉--中冷泉,位於鎮江金山寺。唐代號稱“茶神”的陸羽,多識天下名山大川,品嚐域中泉水20種,根據水質(清、活、輕)和水味(甘、冽)兩條標準,評定了“天下六大名泉”,中冷泉為“天下第一泉”。自古以來,中冷泉日夜流淌,澄激醇厚,水質純美,盛名不衰,此泉原位於長江的中心島上,由於取泉水不容易,後來長江遷移,江灘擴大,此泉才與陸地相連接。
天下第二泉--惠山泉,位於無錫惠山第一峰白石塢下。目前亭壁上嵌著元代大書法家趙孟兆頁所書“天下第二泉”的石刻。惠山泉相傳為唐大曆年間無錫令敬澄開鑿,因僧人惠照在此居住,故名惠山泉。此泉分上、中、下三池,泉水清淳,沏茶釀酒實屬上乘。晚唐丞相李德裕令地方官運惠泉水送京師長安,唐代皮日休寫《題惠山泉》詩諷之:“丞相長思煮茗時,都侯催發隻憂遲;吳關去國三千裏,莫笑楊妃愛荔枝。”安徽宗時,又把惠泉列為貢品。惠泉賞月,為唐代以來詩人所詠歎不絕,宋代蘇東坡詩雲:“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清代乾隆皇帝也賦詩雲:“惠泉惠麓東,水洞噴乳寶,江南稱第二,盛名實能符。”正是這裏山風流泉孕育中外聞名的樂曲--當代民間藝人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使得二泉賞月成為冠絕天下的一大勝景。
天下第三泉--觀音泉,位於蘇州虎丘山觀音殿後,陸羽與唐詩人盧仝評它為“天下第三泉。”此泉周圍是景致宜人的院子,楊柳依依,花木繁茂,園門橫楣上刻有“第三泉”三字,每年吸引大量遊人前來遊覽。
天下第四泉--虎跑泉,位於杭州西湖和錢塘江之間群山中的大慈山下。傳說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高僧寰中住在這兒,苦於無水。有一天,有“二虎跑地作穴”,泉水湧出,故名“虎跑泉”。此泉清冽甘芳,與西湖龍井茶號稱“雙絕”。故遊人絡繹不絕。陸羽評它為“天下第四泉”,宋代蘇東坡有詩讚此泉:“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尊自在嚐。”天下第五泉--楊州平山堂“歐陽修讀書處”附近的大明寺中西花園裏的一口清泉,陸羽把它評為“天下第五泉”。宋代歐陽修《大明寺泉水記》讚此泉:“為水之美也。”如今,五泉附近建有“五泉茶社”,遊人莫不以為品嚐五泉水泡茶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