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旅遊導趣(5)(2 / 3)

海洋公園位於港島南部,臨近香港仔。占地87公頃,主要為山地的公園被高200米的南朗山分成山上山下,南北高低兩個部,中間以高空纜車相連。遊客可進公園正門,先遊山北低園的水上樂園、綠野花園,帶孩子的遊客還可遊兒童王國,然後乘纜車,再遊山南的高園,也可由大樹灣入口處進園,先遊集古村、雀鳥天堂,然後搭乘登山電動扶梯上山,到高園遊急流天地、山上機動城和海洋天地,觀看海洋劇場殺人鯨、海獅、海豚的絕技,參觀海洋館400多種、500餘尾各色海魚。之後,再坐纜車翻山,去遊山北的低園區。

在集古村人文景觀裏,可漫遊從夏商至明清13個朝代5000年的中國曆史,領略各個朝代不同風格的建築、古跡。

搭乘225米長的登山電動扶梯,遊人可邊登山邊賞景。四條纜車線上,百十個球形纜車,像七彩氣球飄蕩在山坡上。

整個公園的遊覽項目上憑遊人挑選,一切費用都包含在門票之中。沿途可看到由公園組織安排的小醜雜要表演和墨西哥五人小樂隊的演奏。公園內共有活動點100多處,一天時間裏不可能全部遊完。

澳門八景鏡海長虹包括“鏡海”與“長虹”兩部分。“鏡海”本是澳門的古地名之一,又泛指澳門半島與氹島之間的海麵,幾百年來為澳門對外貿易航道。如今的“鏡海”,架起了兩座大橋:澳氹大橋和友誼大橋。兩橋尤如長虹橫跨“鏡海”,成為澳門交通大動脈。

媽閣紫煙媽閣廟是澳門三大古廟之首,迄今已有500多年曆史,是澳門開埠的曆史見證。媽閣廟為遊客必到之處,曆來香火鼎盛,經常紫煙彌漫,一派祥和。

三巴聖跡包括大三巴牌坊和炮台組成的風景區。大三巴牌坊本是大三巴教堂,1835年被焚毀後隻留下石砌前壁。大炮台原是大三巴教堂的祭天台,已有300多年曆史,向為軍事禁區,1966年才解禁為旅遊區。

普濟尋幽是澳門最大的祥院,也是澳門最具規模的廟宇,景物清幽,保存著明清南方廟宇特色,為望廈村及粵省文人雅士相聚之地。1844年7月3日中美簽訂《望廈條約》的石桌石登也在這時。

燈塔鬆濤鬆山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鬆山上聳立著一座燈塔,原稱東望洋燈塔,它與鬆山炮台和鬆山教堂構成鬆山三古跡。在這裏遠眺,澳門全景及珠江口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

盧園探勝盧廉若公園始建於1904年,由大賭商、澳門商會和鏡湖醫院慈善會的值理會主席盧廉若投資興建,其規模之大為澳門私家花園之最。1973年澳府收購後重建為公園。

龍環葡韻是指氹仔後背灣一帶的歐陸風韻。該處住昔臨海,風景優美,花園分布其間。1968年後形成了海灘一大片紅樹林,岸邊碎石馬路帝五座一列的葡式建築,掩映在綠樹中,成為遊人喜到之處。

黑沙踏浪古稱“大環”的路環黑沙海灘,沙灘一寬約1公裏,沙細而勻,呈黑色,故有黑沙海灘之一名,是澳門地區最大的天然海濱浴場。

遊在澳門用彈丸之地來形容澳門是再貼切不過了。澳門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兩島組成,總麵積為18.98平方公裏,僅相當於香港的1/63。

近年,到澳門的全球旅客每年已達800萬左右,而澳門本地人口還不足50萬,其中卻有12%的人在從事旅遊業。旅遊業的收入已占當地經濟收入的40%左右,成為澳門繼外貿之後的第二個賺取外彙的重要行業。

澳門旅遊中又以博彩業著稱於世,每年到澳門的數百萬港客和外籍旅客大都是為賭博而去的。目前澳門的博彩業仍屬專利經營性質,每年上交的博彩稅約占總稅收的一半。博彩業主要有博彩娛樂、賽狗、賽馬車、回力球、鋪票等5種。

澳門的名勝古跡很多。過去曾以“炮台之城”聞名於世。在20多座大小炮台中,以雄踞於市中心的聖保羅大炮台最為有名。

寺廟建築眾多是澳門的又一特點,中外廟宇教堂多達幾十座。在中國式的廟宇中,以媽祖廟、觀音堂、蓮峰廟三大古刹名氣最大,這些廟宇都有幾百年的曆史。媽祖廟建於1368年,比澳門開埠還早200多年。媽祖菩薩是澳門中國居民的吉祥神,她的塑像和廟宇在澳門隨處可見。

澳門旅遊部門除注重維護大三巴牌坊等名勝古跡外,還十分重視充實旅遊設施,撥款興建了郊野、黑沙和竹灣三個公園。其中黑沙公園耗資1500萬澳元。竹灣公園僅遊泳池一項就耗資900萬澳元,占地1300平方米,用天然石頭雕琢而成,造型優美,頗具歐洲風格。遊泳池與海濱沙灘天然浴場渾成一體,每逢遊泳季節,中外泳者如鯽。

港澳的異同遊過香港再看澳門,靜坐長思,總感到二者之間存在著難以分割的關聯:港澳是一對姐妹城,曆來關係密切,有著廣泛的地緣關係、親緣關係和業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