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第一山江西瑞金縣高圍山鄉東山的雲石山,是紅軍長征出發前中央政治局的駐地。1934年10月18日,中央領導機關離開雲石山,指揮紅軍踏上長征路。
遵義會議會址1935年1月紅軍第一方麵軍到達遵義後,中共中央於15日-17日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確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正確的中央領導,為紅軍勝利完成長征奠定了基礎。
婁山關紀念碑在遵義大婁山中,是紅軍於1935年2月25日-26日與黔軍激戰的地方,毛澤東填寫的《憶秦娥·婁山關》鐫於雄關的大理石碑上。
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碑1934年10月,賀龍、關向應率領的紅二軍團與作為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的紅六軍團在貴州印江縣會師,爾後挺進湘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
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在四川石棉縣西安順場,1935年5月24日,紅一方麵軍以18勇士為先導強渡大渡河,現立有強渡大渡河紀念碑。
瀘定橋在四川瀘定縣城西,由13根鐵鏈組成。1935年5月29日,紅軍以22名勇士為先導通過此橋。
彝海結盟遺址在四川冕寧縣拖烏彝族自治區。1935年5月,紅軍為打開北上道路,與彝族同胞結為盟友,並順利通過彝族居住區。
臘子口戰役遺址在甘肅迭部縣城西北約120公裏處。1935年9月6日,紅軍一舉突破國民黨重兵把守的隘口,打開了通往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勝利道路。
六盤山主峰在寧夏固原、隆德縣境內。1935年10月7日紅軍翻越此山,毛澤東為此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詩篇《清平樂·六盤山》。
會寧會師遺址在甘肅會寧縣城。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三方麵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於此,二萬五千裏長征勝利結束。
旅遊勝地之“奇”
台灣六奇一、三代同根一個大家庭可以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但尚不曾有三代同根的樹。台灣阿裏山中,有一株奇特的三代木。第一代已仆地腐朽,隻留下幹老殼空的樹根;第二代尚存一線生機;第三代生長在第二代上,已經枝繁葉茂,高達三、四米,三代共有萬餘年樹齡。
二、河用溪名翻開台灣省的地圖冊,河名幾乎全是甘溪或某某溪,如濁水溪、大肚溪、曾文溪等等。全台灣隻有北部有一條淡水河是用“河”名,可謂奇事。其實並不奇怪,台灣島麵積不大,卻兼有山地、平原,山脈高居中央,且主峰玉山為我國東部最高峰,河流比降大;台灣島東西狹窄,南北較長,大多數作東西流向,故河流短小湍急而以溪名之。
三、黃金城不產黃金旅遊勝地九份位於台北附近。清末,一位當地人的偶然發現掀起在九份淘金的狂潮。雖然方法簡陋,但也曾日產黃金一萬兩,因此被稱為黃金城。《中日馬關條約》後,日本侵略霸占金礦,大肆掠奪,曾日產黃金三萬兩。黃金資源日見柘竭,最終開采殆盡,隻留給九份一個廢礦堆。
四、水往高處流台灣省台東縣效,有一小溪,水清見底,順溪不遠的一石板橋邊,立有一石碑,一麵刻有“奇觀”兩個大字,另一麵刻有:“古人說:‘人往上爬,水往下流’,但本縣民間卻傳說有一處水往上流的奇觀,信不信由你。不過百聞不如一見,奇觀就在眼前。
“水在石板橋下消失,卻在不遠處的高坡上出現了。順溪上行,人在爬坡,水也在爬坡,據估計水大約向上爬升了兩米多。即使這樣,也是罕見的奇觀,隻是原因尚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五、一年四季戴口罩台北是台灣省最大的城市,人口密集,大量交通車輛奔馳在市內道路上,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質;工業發達,但汙染十分嚴重,空氣中塵粒眾多,因此路上行人一年四季都戴著口罩,以防有害物質吸入體內。
六、水火相容台灣台南關子嶺溫泉為台四大溫泉之一,它在噴水的同時噴出烈焰,高達丈餘,水不淹火,火不下水,水火相錯,常年甘泉不斷,烈焰不息,是水火相容的一大自然奇觀。
阿裏山風光五奇雲海壯麗看雲海最好選擇在下午4點左右,在二萬坪這個地方。從車窗西望,但見萬道金光簇擁著夕陽,大霧從塔山那邊彌漫上來,吞沒火車,頓時天地朦朧。火車繼續前行,人們如從水汽中冒出來,定睛一看,隻見無邊無際的一團團白雲如潮湧於足下,淹沒千山萬嶺,反射著耀眼的陽光;露在雲海上的山峰尖、樹木,好象一座座浮嶼。雲海有時像流水流動,有時如狂浪翻騰,高潮迭起。西斜的太陽照得雲海閃耀出千萬種色彩,變化無窮。過了不久,雲海才漸漸平靜,好像大海退潮,島嶼浮起,轉眼之間,夕陽隱到塔山背後,明月帶著夜色從雲海之東升起。
林濤神木乘火車上阿裏山是一次奇少的森林旅行,隻花幾小時就可以飽覽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四大類型植被景觀。過獨立山之後,地形突然變得複雜,森林越來越密,大片竹林,以及楠木、油鬆、羅漢鬆密蓋山坡。接著,人們還可看到紅鬆、扁柏、亞杉、鐵杉、鬆樹,林濤澎湃,壯闊無邊。著名的一株紅檜被稱為阿裏山”神木“,樹齡已超3000歲,據說這株樹比美洲巨形”世界爺“年輕一點,所以被稱為”亞洲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