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旅遊導趣(7)(1 / 3)

大連聖亞海洋世界不僅僅是一個全新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旅遊景觀,更重要的是她擔負起傳播普及海洋科學知識、灌輸海洋國土觀念、倡導海洋環保意識,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社會和曆史意識,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社會和曆史責任。海洋文化圖書館配有專門教室、專職教師並編撰相應教材,以滿足人們探究海洋知識的需要。海洋電影院利用現代科技表現手段,形象地再現海洋文化,適時她放映以大海為主題的電影、電視劇、電化教學片,使之成為青少年學生的第二、第三課堂。艦船廳,以仿真模型生動地展示我國古代和現代的航海、海戰史,藉此激發人們保衛海疆、捍衛海權的神聖熱望。

青島海產博物館我國第一座海洋世界博物館--青島海產博物館,坐落在青島市濱海魯迅公園,她以豐富的海洋動植物展現了占地球70.8%麵積的海洋世界。

青島海產博物館的前身是青島水族館,1932年建成。新中國成立後,青島市政府十分關心水族館的建設,投入大量資金發展更新,形成了今天這樣規模龐大的海洋科學知識博物館。

海產博物館由水族館、南極館、陳列館、海洋科技館組成。水族館分上下兩樓,每層四壁的展池和中間洄旋槽,展出海洋各種活魚、蝦、貝幾百種,以科學的管理方法,使這些魚、蝦、貝常年在這座陸上龍宮生活自如,也使遊人如入海洋之中,海洋奇景盡收眼簾。在陳列館裏則是各種海洋動植物標本,有殼長兩米多的棱皮龜、魚中之王鯨鯊、齒鯨之王抹香鯨、海獅、海狗和色彩豔麗的珊瑚礁魚、五光十色的螺、貝,光怪陸離的珊瑚以及海參、鮑魚、對蝦、真鯛等珍品4000多種,陳列在4000多平方米的四個大展廳中。1989年新建成的南極館,展出1987年2月在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南極捕獲象海豹和兩隻可愛的南極企鵝以及南極各種海產動植物,使人們仿佛步入神奇的南極冰雪世界。

中國民族博物館朝鮮族民族博物館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東山上。館內展出100多年來延邊朝鮮族家庭生活中的各種實物,有各種鐵器、瓷器和木器。還陳列了朝鮮族祖先早在2000年前景已開始使用的織布機。在古籍陳列室裏有朝鮮族310個姓氏和1580餘件民俗文物,整理了近50萬字的有關文字資料。

壯族博物館位於廣西西南部的靖西縣,是廣西的主要壯鄉,這裏99.6%的人口是壯族。在曆史展室裏,展出1萬年前壯族祖先留下的九顆牙齒,還有壯族婦女穿的各種服裝,特別是名為“三層塔”的黑色短衣長裙的服裝,藍色、黑色的頭巾,壯族新娘戴的鳳冠等。

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座落在四川涼山西昌市。館藏文物和陳列品分9個部分展出,真實地記錄了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的曆史原貌、傳統的文化藝術、大小涼山的風土人情。館內陳列近2000多件文物,展現了涼山彝族人從奴隸社會躍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曆史進程。

赫哲族博物館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共有四個展廳,展出麵積250多平方米,展出78件出土文物中,有6000多年前赫哲族人使用過的石斧、陶罐等,還有魚皮衣褲、樺皮船、狗拉雪撬等,此外,還有118張反映赫哲族漁民的宗教信仰、文化藝術,新生活的照片。

漢民族博物館山西襄汾縣丁村(著名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址),是我國第一座漢民族博物館,館內陳列著以實物為主的民俗展品,配以照片、圖片、模型、錄音等,再現晉南一帶民間曆代相沿的習俗,清末民初以來民間婚姻嫁娶的禮儀等。還展出晉南民間建築、文化、風俗的實物。

民俗博物館我國第一座以都市民俗為內容的博物館在蘇州建成。展品300餘件,分為婚俗、節俗和食俗三部分。我國第二座民族博物館,建成四川江安縣錫家山古慶園內,該館分為節俗、婚俗、病葬、民間藝術、生產工具五部分,展出各類民俗實物4000餘件。

“毛澤東之路”縮微景園在韶山澤東故居以北約500米處的山林坡地上,一個占地210多畝、投資2200多萬元的“毛澤東之路”縮微景園已竣工開放。

“毛澤東之路”縮微景園選擇了毛澤東一生中重要足跡的14處,興建紀念建築,作為毛澤東韶山故居的延續。景園內依次按1:1修建了長沙第一師範學校(以深12米的水井和井亭為象征),中央“一大”會址--南湖遊船,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清水塘,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井岡山毛澤東舊居--八角樓,沙州壩水井,棗園毛澤東舊居,西柏坡毛澤東舊居;按1:2建成了黃洋界紀念碑,沙洲貝毛澤東舊居,瀘定鐵索橋、延安寶塔;按1:10仿建遵義會議舊址,按1:15仿建天安門城樓。景園內的主體建築是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韶山毛澤東主席紀念堂”。

長征遺跡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尋覓當年紅軍留下的遺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這些遺跡,有的已成為名勝景觀,現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