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勿動安全門安全門是飛機在機場以外的地麵或水麵迫降後疏散旅客的出口。門上有明顯標記,其把手為紅色。安全門一旦打開,就會有一條連接地麵的滑道自動展開並充氣。所以,請記住勿動安全門,也不要碰機上任何紅色標誌的把手和按鈕。
注意騎馬旅遊的安全
不論到高原旅遊,還是到高山旅遊,都會遇到騎馬的機會。有時是興趣所致,有時是需要(因在有的地方騎馬是唯一的交通方式)。
首先要向管理馬的人了解所騎馬的習性。初騎馬的人,應挑選比較溫馴的馬,不宜騎調皮的或易驚的馬。其次是了解和掌握馬身所帶的用具(如鞍、鐙、韁繩、釵子等)怎樣使用及怎樣上馬。馬背上的鞍子是供人坐的,鞍子有騎鞍,馱鞍之分。人坐的是騎鞍。它比馱鞍寬大,騎鞍上要墊些比較軟的東西(通常是用馬搭,裏麵裝上行李)當坐墊。坐墊厚度要適當,墊得太厚了坐不穩;墊得太薄了又容易摩破皮膚。馬嘴上套有韁繩和釵子。韁繩是供拴馬、牽馬、停馬用的;釵子是套在馬嘴裏的鐵環,兩邊拴有皮條或繩子,是駕馬的“方向盤”,要馬左轉拉左邊,右轉拉右邊。一對腳鐙吊在鞍子兩邊,供上、下馬時和騎馬放腳用。使用的正確方法是將腳尖踏上鐙子。才能將腳掌伸進鐙中,這樣如果從馬背上摔下來,腳套進鐙中取不出來,人被馬拖跑,容易發生生命危險。開始上馬,可請人將馬牽住扶上馬;要下馬,先用韁繩將馬停住,方可下馬。上馬時要動作敏捷,用力一躍即成。從哪邊上馬,依各人習慣而定(多數人習慣於從左邊上)。在平地上,左右均可上;在坡地,右邊高從左邊上,左邊高從右邊上。習慣從左邊上馬的人,適宜在左邊選個地勢稍高的位置上馬。
騎馬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是不能騎得時間太長,因為騎馬時人的腿長時間彎曲容易麻木,也容易腰痛。因此騎一段後,要下馬走一段,活動一下筋骨。如果遇到比較陡的下坡路,要主動下馬步行,以免發生危險。二是騎在馬背上,不要穿、脫衣服或揮動其他使馬感到生疏的東西,以免將馬驚跑(對易驚的馬而言)。三是初學騎馬的人不宜快馬加鞭。馬跑起來後,不要慌張,腳尖要蹬緊,手要拉緊韁繩,同時稍彎腰伏背,以免摔下來。
注意徒步施行的安全
正常人誰都會走路,但在徒步旅行中如何行走、應注意那些問題,這裏有不少學問。
徒步旅行要注意以下問題:
1.徒步旅行時要有很好的旅行計劃,事先預計並解決好沿途的行、吃、住、玩,最好是2~3人結伴而行,途中可以相互幫助,相互照顧。
2.出發前應通過各處渠道,了解您所要經過的地區有無傳染病流行,以及水源、食品、居民的生活習慣、當地的道路、當天的天氣情況等。
3.夏季徒步旅行時,要避開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如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以預防中暑,而且要戴草帽,水壺灌滿水。
還有,要避開暴風雨,遇上雷擊時,不能在河邊、大樹下躲避、休息。
4.要掌握行程速度,一般是兩頭稍慢,途中稍快。開始行走時以每小時4公裏左右為宜,一天行走25~30公裏。
5.一般走50分鍾,安排小休10分鍾,此時可整理服裝、鞋襪,補充開水。每天途中大休息一次,一般2~3小時,休息地點應挑選陰涼通風處,避免在烈日直射、低窪、潮濕處休息。
休息時可抬高下肢,促進下肢血液回流,減輕下肢腫脹。到達住宿地點後最好能用熱水擦身,溫水洗腳。
6.要保護足夠的睡眠時間和熱能的補充。旅遊中,既避免暴飲暴食,也要適當調配飲食,不能長時間食用幹糧、罐頭,要吃新鮮的水果蔬菜。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飲水衛生。
7.旅行時應穿既能通風發汗,又有防止日光照射、保護皮膚的淺色布料衣服。內褲以穿半新的為好,褲襠不要提得太高,以防行走時,褲襠緊貼大腿而引起皮膚擦傷。萬一皮膚擦傷時,患處可塗以凡士林或撒上滑石粉,使局部幹燥,減輕磨擦而引起的疼痛。一般來說,山區、郊區的氣溫較城市為低,風速也較城市為大,因此要根據氣候、地理特點,隨時增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