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西北行(7)(2 / 3)

小鳥理應是地球村的“村民”。前些年家住樓房頂層的時候,不曾有小鳥光顧,生命中便缺少些色彩。然而,對小鳥的那份情感卻從未消失過。都市裏的摩天大樓不斷增多,水泥地柏油路不斷拓展,適合鳥雀生存的環境被擠壓,被侵占。我慶幸窗前有那樣一小片綠地,成為都市中鳥雀的樂園。幾年來,在我煩躁的時候,讀寫疲倦的時候,精神有些渙散的時候,望著窗外憑欄低吟的小鳥,常常會被它們的平實和快樂所感染……

第二十九(節) 黑虎來了

黑虎剛剛滿月,就進駐寒舍,離開我們的時候也就是四十天出頭。我光顧了自己絮叨,卻忘記告訴各位黑虎的身份高低貴賤了,它不過是一隻通身黑毛的小狼狗。

實不相瞞,對於狗我始終有些成見。討厭它的撕咬,童年的我曾有過與狗搏鬥的經曆;討厭它的獻媚,因為它對我從不露出笑臉。多年來我對狗們的態度一律畏而遠之,說白了,是恐懼多於厭惡。在漢語詞典中,關於狗的成語不少,且都形象生動,然而似乎都沒有褒意,諸如狗拿耗子、豬狗不如、狗仗人勢、狗尾續貂、狗急跳牆等等,即便是說到它的忠誠,那也是狗一般的忠誠,沒有什麼價值。傳統文化的慣性對狗的生存不很有利,然而狗的生命力又是那般旺盛,它依然是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一種動物。

大自然中有一種被視作望帝化身的鳥叫做杜鵑,人們提起它似乎就有說不盡的詩意,在不少人心中,它就是愛的象征,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可憐、哀婉、純潔、至誠……然而,杜鵑的習性專橫而殘忍,它營巢和哺雛的任務全由鶯鳥完成,雛鶯卻被擠出巢外,啼饑號寒而死。一位名人說他每想到這些便覺著“杜鵑這種鳥大可以作為欺世盜名者的標本了”。那麼,狗是否也被世人誤解了呢?

前些日子,我們跟別人家要來了黑虎,以了卻兒子纏磨著要小狗的心願。當然,事前我們講定隻能養上幾天。黑虎高高興興來到我們家,不停地撲騰著,對新的環境新的主人充滿了好奇,用它獨特的方式表示對我們的友好。本來討厭小狗的我,對它不管不顧到處亂竄很不耐煩,起初對它推推搡搡的,唯恐它與自己親近。兒子不時發出抗議:“媽媽,你別對它那樣凶狠,行不行?”“它多可愛,多可憐。”正當雞狗不待見年齡的兒子,對這個弱小的生命注入了極大的愛心和關懷,生活需要別人料理的他此時責任重大,自覺地為黑虎添食洗澡,清理汙物。幾天的功夫兒子似乎長了一截。特別有趣的是,兒子每晚與黑虎一同在電視機前看少兒(節)目,此刻被人拉著前爪的黑虎似乎有些不舒服,因為它要像個聽話的洋娃娃那樣肚皮朝外安坐在小主人的膝上,這時,黑虎總是向我投來求救的目光,眨著眼睛卻一聲不吭。

幾天過去了,我對黑虎的感情也起了變化,對它的友好不再熟視無睹了,同時,對搖尾乞憐之說產生了歧義。別的狗我不大懂,小黑虎它沒有過多的奢求,在我們家隻是有了臨時棲身之地,卻始終能與大家為善,給大夥帶來歡樂,說它單單為了討好人類那就顯得過於刻薄尖酸了,它不過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另一種生命的友好而已。

人們把幫閑的人比作狗犬,視作幫凶,既然有幫凶的犬,也就應該有不幫凶的狗。記得有報道說,訓練有素的狗救起了溺水兒童,還聽一位農人講過他的親身經曆,一次農人從地裏回來,總覺著忘了什麼,不大會工夫,他的狗銜著鋤頭小跑回家,真讓他感動了好一陣子。此刻我想起一部叫《老人與狗》的片子,忠實的狗陪伴了風燭殘年的老人,支撐著老人孤獨寂寞的生命。再說狗仗人勢,實則也是人性使然。許多人遇著無主無家的野狗時,恃強淩弱之心油然而生,遇著有主有室且又名貴了些的狗,便會頓生不可貿然侵犯之意,難道不是這樣嗎?盡管現在我還是怕狗,可我以為人類好狗還在於狗的貧賤不移,真有此種品行的人又有幾多?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