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海口逗留兩個晝夜,為去三亞的問題發生了爭執,天涯海角固然充滿誘惑,可想想那顛簸的旅程又頓生畏懼,結果少數服從多數,一同前往廣州,約定南海明珠亮起來的時候,再去尋訪白沙灘,南天柱……
十年過去了,六人團隊大多步入了不惑之年,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革命的接班人,南海之約卻未能兌現,於是對當初與三亞失之交臂後悔不迭,更別說對五指山萬泉河的神往了。看著建省後的海南經濟騰飛,看著島上現代都市崛起,怎不讓短視的我們眼紅耳熱。海南,不遠的將來,北客還要再睹你的風采。
第三十九(節) 我讀小說
都說人到中年要變得實際一些,生活也會更加平平淡淡,可我偏偏做不到。希望有一個理想的世界,一個可以寄托靈魂的世界,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於是,就依然看小說,讀故事。
“文革”十年間我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九年義務教育,數理化學得一塌糊塗,卻在那些歲月裏讀了不少好小說。從高爾基的《母親》《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到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牛虻》到《青年近衛軍》,還有《青春之歌》《家》《春》《秋》《紅日》《紅岩》《紅旗譜》《金光大道》《豔陽天》《封神演義》《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古今中外的小說。大部頭的小說耗去了不少時光。
恢複高考以後,有幸上了大學,在緊張的課堂學習之餘,一頭紮進小說的瀚海汪洋,雲裏霧裏就把日子打發得幹幹淨淨了。一大批如《悲慘世界》《九三年》《名利場》《怎麼辦》《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這些令後來者難以望其項背的世界名著輪番轟炸,驚天動地、曲折離奇、哀婉動人的故事開闊了視野,豐富了想象,情緒隨著書中那些命運多舛、不屈不撓的人物起伏,喜樂悲戚,感同身受……大學畢業的時候,摯友問鄙人誌向如何,我說每天能翻翻好書好小說,想寫的時候再寫點東西,此生足矣。
後來進機關,讀碩士,再往後到學術機構從事研究也有了十年的曆史,光陰一寸寸流逝,對小說的熱情卻依然未減,三日不翻小說心裏發悶,五日不看故事茶飯乏味。現今早已為人妻為人母,家務忙得團團轉,職稱晉升的壓力也不小,家可以不理,朋友可以不會,歌可以不唱,舞可以不跳,小說卻不可以不看。《百年孤獨》《戰爭與回憶》《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及《曾國藩》《白鹿原》《圍城》等等優秀的中外作品依然還在我的案頭。於是,縱橫交錯的曆史,古今風俗民情,各階層的生活心態,於我不再陌生。雖說不能優哉遊哉如從前一般想看什麼書看什麼書,在顧不及長篇時就以短篇聊解饑渴,卻也有坐地日行八萬裏的感覺,此生不亦樂乎!
小說讓我體驗了不讀小說就難以仔細玩味的人間情感,我由衷地感謝那些曆盡艱辛為人類創造了寶貴精神財富的筆耕人。遺憾的是,我偏偏屬於進多出少的那類人,盡管有幾篇學術論文,參加編寫了幾部學術專著,卻沒有在文學創作方麵留下墨跡,或許真要讓我抱恨終身了。不過,有了小說的陪伴,生活不會苦澀,生命不會幹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精品來索求!
第四十(節) 讀詩,作詩?
對詩歌我不敢妄加評論,自知沒有作詩的細胞,也缺乏作詩的素養。但是,我曾零星讀過一些好詩,在文字美、韻律美、意境美中,得到了享受,得到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