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總有人談說詩壇的不景氣,詩人沒市場。一個沒有好詩的時代,總是有些單調,有些悲哀。最近,我看了一位當代頗負盛名的詩人的集子,看著那些被斷開的長長短短詩句,卻找不著感覺,有些幹脆就不知所雲,與讀來琅琅上口、細品韻味無窮的好詩大概是差之千裏,轉而又為他或她的曲高和寡感到些許憂慮。讀季羨林老先生的《漫談散文》,受到一些啟發。這位大學者講道:“至於新詩,我則認為是一個失敗。至今人們對詩也沒能找到一個形式。既然叫詩,則必有詩的形式,否則可另立專名,何必叫詩?在專家們眼中,我這種對詩的見解隻能算是幼兒園的水平,太平淡太低下了。然而我卻認為,真理往往就存在於平淡低下中。你們那些恍兮惚兮高深玄妙的理論‘隻堪自怡悅’,對於我卻是‘隻等秋風過耳邊’了。”我雖然年未老,卻對此說頗有同感。於是缺乏高深玄妙理論的我,膽子頓時壯了一些,隨即突發奇想,以為眼下充斥詩壇的不少新詩,或許就是文字符號的隨意組合。在新詩派看來,即便有些混亂,有些不合邏輯,也是無所謂的事情,這就是標新,就是立異,就是搶眼,就是現代,就是超現代……看不懂?對不起,你這人沒悟性,沒靈氣,沒有超時空的前衛意識,沒有超現代的思維方式……
仔細琢磨一番,我也想在頭腦混亂狀態下過上一把新詩隱,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發表的一篇散文隨意穿插,隨意斷句,隨意拚湊,結果出現了這樣的東西:
哦,香格裏拉
麗江
一個美妙的地方
滿目青翠
遍野安寧
李白鬥酒詩百篇
(杏花村汾酒廠展雕)
二次大戰的硝煙中
一名盟軍飛行員
撐著漂亮的花傘
降落
他驚呼一聲
哦,香格裏拉
長江第一灣的腹地
與喧囂塵世
隔絕
熠熠生輝的明珠
雲貴高原上閃耀
雪山玉龍
雲杉草坪
掀起迷人的麵紗
撩撥著
溪水石橋
古樓風車
五花石古街道
納西族老白屋
雲遮霧繞中
風光旖旎
浪漫無限
世界為之動容
多姿的東巴名城
麗質天生
質樸明淨
傳奇般的色彩
點綴了
巍巍錦繡中華
非常抱歉,或許我正在做著一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事情。可我還是抱著一線希望:詩人,應該無愧於時代;詩人,應該對得起熱愛詩歌的民眾。
第四十一(節) 私塾弟子
在我的學術之路上,魏宏運教授的幫助非常關鍵。在《山西抗戰口述史·前言》中,我寫了這樣一段話:“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有兩位可以稱得起是耄耋老人的特殊關心和支持讓我們感激不盡。一位是今年97歲高齡的前黨和國家領導人薄一波……另一位是年屆八旬的學界泰鬥、南開大學的魏宏運教授,魏老先生用半個世紀研究中國的抗日戰爭,建樹非凡。”從2004年主持山西抗戰口述史課題以後,我認識了魏老,2005年出版的《山西抗戰口述史》三卷本,由魏老先生和曾任山西省委書記的田成平作序,讓我們感到這部著作的分量,後來魏老的序文以《山西抗戰的曆史地位》為題,收錄200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鍥齋文存》。
此後,幾乎每年都與魏宏運老先生或者見麵,或者通信,偶爾也有電話。2010年元旦,魏老給我寄來發表的兩篇作品,一篇是《1994年丹麥講學日記》(《曆史教學問題》2009年第6期),一篇是《南開學子為“一二·九運動”增輝》(《南開大學報》2009年12月11日),其中飽含了先生對我的教誨,讓我深深感動。魏老是中國現代史領域的泰鬥級人物,我現在保存的魏老的學術著作就有他關於中國二十世紀係列等方麵的八九種著作,比如《二十世紀的中國農村社會》《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太行山地區社會調查與研究》《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冀東農村社會調查與研究》《抗日戰爭與中國社會》《中國近代曆史的進程》等等,從魏老的著作當中,除了吸收專業的養分、學習專題研究與田野調查的方法之外,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不斷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鼓勵,特別是他那種老驥伏櫪、筆耕不輟的良好狀態,激勵著我學有所長、專有所成,要對社會對人民有所貢獻。魏老精神矍鑠,風度翩翩,思想活躍,觀察敏銳,談吐風趣深刻,說理深入淺出,深厚的學術造詣讓我無限欽佩。有時,我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寄送魏老,請求指教和指正,比如《屋宇春秋——山西老宅院》《山西抗戰口述史》《口述大寨史》等,魏老偶爾還附上一封親筆信過來,讓我感動不已。我想,就是為了老先生的辛苦指導和殷切期望,我在學術的道路上也不能有絲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