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又看見了茶幾底下的鬆花糕。友人奉送,情真意切。小試一塊,味道很好,淡淡的香甜,綿綿的口感。也真算是“不可貌相”。包裝雖然簡陋,卻又非常正規,外金內銀色的錫紙之間,包著方寸大小的乳黃色米糕,兩指輕拈,頓成齏粉,何物所造,如此“不堪一擊”?
細看盒子的說明:雲通牌鬆花糕,產品是傳統的工藝配方,精心製作而成。配方是糯米粉、鬆花粉、植物油、綠豆沙、白砂糖、蜂蜜、芝麻、花生。盒子上標寫著:獲中國專利技術博覽會金獎。再拿一小塊放入口中,依然是淡淡的甜,清清的香。正如產品的介紹:清新冰涼,潤化爽口。不覺喜從中來,頃刻間又自嘲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以食為天”的平頭百姓。提氣美食,小吃精品,可謂是唯此為美?
我想,什麼東西,隻要能達到極致,就會有人去欣賞,去懷念。
第四十三(節) 閑話零食
從鄉下回來,當務之急是一飽口福。橘子香蕉餅幹巧克力瓜子花生,逮著什麼吃什麼,大有一次吃個夠的架勢。
我一向對零食有興趣。吃零食的過程中,你不僅可以滿足味覺需求,還能夠調動自己的精神需求。當你疲倦的時候,一塊巧克力能讓你的思維重新活躍;在你瞌睡難耐的時分,一顆話梅、一顆超霸檸檬立波糖能讓你打起精神;吃的同時,你還能知道不少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中外古今的趣事。我說零食還有功能,那大概要數人際交往方麵的了。成年男子社交時,彬彬有禮遞給對方一支香煙,氣氛頓時就會融洽許多;而孩子交往時,如果慷慨賜予對方喜愛的食物,立時就會變為朋友。再說年輕人戀愛時,男方常常主動為女方買些零嘴以取悅對方,也頗能體現花小錢辦大事的精明和騎士風度。還有我們的茶話會,沒有零吃的空談也不多見,人們邊吃邊談,談的人緩解了緊張,聽的人不感到枯燥,因為嘴裏至少還有味道。即便堂堂男子漢,他可能拒絕你的煙,你的酒,卻不可能一概拒絕你的零食。浩如煙海的小食品中,總會有你有我有他喜愛甚至是特別嗜好的小吃,東西南北風味裏,總會找到符合自己情趣的零嘴,不由你不信。
對於許多成年人來說,兒時的一卷果丹皮、一串糖葫蘆、幾顆奶油糖、幾片耐火磚餅幹和黑麵包都讓人興奮,讓人留戀。那年月的寒冷冬季,除了火爐上架起的鐵罐隨著那“嘭”的一聲悶響,爆出滿盆的米花和滿院的笑聲外,有誰想得到世界上竟然還有巧克力、大杏仁、開心果一類顆顆香濃意猶未盡的東西呢!多吃零食是壞習慣,多吃零食有損健康,我們把上一代人告知的信條忠實地傳遞給下一代,可奮鬥在零食生產戰線的人還是越來越多了,於是,零食的品種那般豐富,包裝那般精美,內涵那般可口,再加上廣告商的推波助瀾,不由你不動心不動情。如果囊中不很羞澀,你帶了孩子一同去超級市場,櫃台上琳琅滿目的小食品此刻都會向你顯示出那擋不住的誘惑,以食為天的小民帶著自己的戰利品心滿意足地回家,你的喜悅肯定是雙倍的。
第四十四(節) 閑談差異
跟沈愛娣博士幾次閑談,發現一些中國文化與英國文化中的差異。
娛樂:在說到表演與合作方麵的問題時,愛娣認為中國人很有表演天賦,善於表現自我,因此對卡拉OK類的娛樂接受很快。但是,中國人的合作精神她以為就要稍遜一籌,她說在中國的禮拜堂參加過活動,覺得中國人一起唱歌時調子很雜,唱得比較難聽,遠遠比不上個人的獨唱。英國人則喜歡跟大家一起唱,覺得特別開心,也就是說善於合唱,尤其是教堂的唱詩班,特別善於合唱。大多數英國人至今保留著比較傳統的娛樂方式,比如城市女孩坐在一起繡花和聊天,喜歡在花園裏玩,飯後散步、遊泳、跑步,她以為卡拉OK是醉漢們的去處,她自己從來沒去過。
衣著:從她的穿著看,我們以為可以說是保守了,她是一位三十剛出頭的女孩子,其衣著並不豔麗,與許多中國的同齡女孩子相比,簡直是古板了一些,但我以為她在衣服的搭配上頗有些功夫。記得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穿了一件水紅真絲短袖衫和一件白地碎花的長裙,在五台山時穿著淺色的褲子,白襯衣外罩一件淺色網眼衫,顯得幹淨利落,充滿朝氣,既青春,也健康。回到太原後,見過她兩次,一次在賓館,一次在我家裏。在賓館時她穿著素色的休閑裝,似乎更便於她每日的查閱與寫作。與我的一位同事來家裏時,她穿著一條漂亮講究的紅色長裙,白色套頭裝外是一件淺豆色的無扣毛衣外套,外麵再加一件深藍色夾克罩衣。我感到有些異樣,她說在英國外套是少不了的,不能穿裏麵的衣服出門,於是我便理解了她這位頗有淑女風範的女士的衣著打扮。而我們的年輕女孩的著裝,在她眼裏,簡直就是“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