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天壇幻想錄(2 / 2)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奇特的巧合呢?

我想,這和“九”字對於人類的巨大魅力,關係極大。

請翻一翻辭書吧!在“九”字項下,有多少百個詞兒呀!你瀏覽著那些詞兒,會吃驚於曆代人們對這個“九”字的愛好和崇拜。凡是極端的事物,廣大的事物,這個“九”

字就大有用武之地,要被派來做形容詞了。天有“九天”;地有“九州”;皇帝要鐫“九鼎”;佛教要設“九喻”;古代的樂歌詩篇要叫做《九辯》、《九韶》、《九歌》、《九章》;神話傳說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九的倍數;甚至連罵人的話,這個“九”字也大有用場,例如“九頭鳥”“九尾狐”之類,不就是麼!

這個“九”字的魔力,不僅在漢族中如此巨大,在少數民族中,它也是很有威權的。近年來有不少少數民族的創世紀、敘事詩之類被整理出來。我們從裏麵可以看到許多用“九”字作形容詞的句子,如說一個人攀過許多山峰,涉過許多河流,在那些敘事詩中,就常常說成“翻過九十九座山”“涉過九十九條河”……例如長詩《阿詩瑪》,就有許許多多這一類的詞語。用“九”字來形容事物的極致,可以說是世界上無數地方人們共同的曆史習慣了。

那麼,這個“九”字的魅力,究竟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九”隻要再加上一,就變成十了。不論是十、百、千、萬,都是以一字開頭的。這個“一”字,真是可大可小(中國古代思想家惠施說的“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可以說已經相當地表明了“一”這個數字的奇特作用)。為了避免進位之後,重新回到“一”這麼一個可大可小的位置上去,世界各地的先民就不約而同地,以“九”字作為事物極致的形容詞了。

“十進法”,是流行於全世界的計算法,隻有極少數地區的先民是例外的(聽說庫頁島上的蝦夷人就是例外),“十進法”所以風靡全球,據人們研究,和人類生有十個手指這事情關係重大。人們從結繩記事的時代起,總得靠十個手指算來算去。正是由此發軔,使全世界絕大多數的人們,以“九”字作為事物極致的形容詞了。

因此,揭開那神秘的煙幕,“九重天”“九霄”之類的話,並不是真的說天有九層,而隻是“多麼大的天嗬!”“巨大莫測的天嗬!”……先民語言的遺留罷了。給這九重天分別冠上一個名字,隻是稍後的人們的穿鑿附會罷了。封建帝王在這一座石台的建築上搞得十分神秘,不過是故弄玄虛,炫耀“天命”罷了。

十分神秘的事物原來出自異常平凡的事物,“圜丘”之謎,探索下去,原來是和人類生有十個手指、先民們結繩記事這些事情關聯著的。想到這些,不禁令人憬然於天下本無神秘的事物,神秘隻是欺騙或者愚昧無知的代名詞而已。

認為天空茫不可知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說這座古老的天壇、這座故弄玄虛的圜丘還讓我們想起古代人們對蒼天的畏懼的眼神的話,那麼,北京西郊的壯麗的天文館,卻使人想起人類不斷探索天空秘密、開始成為宇宙生物的豪邁氣概了。

從一些支配全人類的事物(從“九”字的威權到社會的發展),倒使人想起,有一種東西是真正偉大的,那就是曆史發展的規律。

從圜丘盤桓回來,我又坐在馬車裏,讓馬兒篤篤地把我帶出園門。一個人胡思亂想之後,安靜下來,吸一口園林的新鮮空氣,那空氣,是多麼的甜美嗬!

心香一瓣

北京天壇的建築結構和布局,體現了我國古人意識中的天地關係和宇宙觀,也體現了封建社會中帝王將相的地位。

它集我國古代的哲學、曆史、數學、力學、美學、生態學於一體,是我國古代的建築傑作之一。

北京天壇的存在,也見證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逐漸從原始的自然崇拜中解放出來,探索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背後的科學規律,並以此為指導展開實踐活動。

所以,參觀天壇,感受到的實際是一種俯仰天地的情懷和縱橫古今的智慧與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