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共和國
從新西蘭的惠靈頓飛往阿根廷的旅程漫長乏味,到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後,我頓感解脫。
所以當我和3位前往南極的同伴碰頭後,就一起喝了些拉丁啤酒,讓心情愉悅起來。隨後,我們就開始在阿根廷的鵝卵石街道上閑逛起來。狹窄的街道兩旁擺滿了生氣勃勃的拉丁風味的小玩意兒,在它們中間,夾雜著零零碎碎的西式零售商品,這些乏人問津的商品是在阿根廷經濟蕭條時期,從開設在這裏的哈羅茲(Harrods)百貨公司分店中搶救出來的。拉丁風格的商店生意很紅火,總有衣著光鮮的遊客和當地消費者在討價還價。阿根廷的街頭小販兜售的商品和服務非常龐雜:擦鞋的,教探戈的,賣皮革服飾的,售賣宗教紀念品的,還有提供深夜音樂酒吧或色情酒吧的優惠券的。小販數量足足有成百上千個,個個都又大膽又有魄力,一個五花八門的市場就這樣形成了。不過,對於第一天到達此地的我們來說,當下最需要的,還是一頓下午餐,最好有烤牛排和蘸著田醬和芥末的玉米棒子。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第二天,因為急於發掘這個繁華首府的更多有趣之處,一大早,我們就精神奕奕地出門了。這個城市是去往南極探險的出發地。佩特羅是我們的長途車司機,同時也兼任當地導遊。他領著我們領略了新舊城區裏不同建築的魅力。我們參觀了大教堂前曆史悠久的五月廣場(Plaza de Mayo)和莊重美觀的市政廳。商店、街頭小販和購物者無處不在,是他們構成了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生活那五光十色的街景。
博卡區(La Bocca Barrio)是從意大利的熱那亞(Genoa)移民過來的人們最初定居的地方。如今,這個地區滿是濃鬱的歐洲風味,眾多富有創意的藝術家被吸引到此,在色彩斑斕的意大利式房子裏生活和工作。街道上隨處可見敲著鼓的遊行者、探戈舞者、雜耍藝人、畫家和藝術家。作為一名攝影師兼畫家,我被這裏深深地迷住了!這裏的咖啡館、酒吧、畫廊和街頭小亭子,我們都想去坐一坐,但最後隻是喝了些涼啤酒,好好地休息了一陣。
布宜諾斯艾利斯近景
阿根廷是個文化和曆史都很豐富的國家。有化石顯示,從公元前11000年開始,這裏就有早期人類活動的跡象。歐洲探險家們直到14世紀早期才來到這裏,西班牙於1580年在今天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建立起永久性殖民地。從那時起,一撥撥歐洲移民湧來,與土生土長的當地土著居民以及非洲奴隸一起,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豐富多彩且生氣勃勃的民族大融合文化。1816年7月9日,阿根廷宣布獨立,不再受西班牙統治。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一個肆意伸展的港口城市,原本按照天主教教區被劃分為48個行政區。如今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口達到將近3百萬。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每個街角和街區都堆積著小販的臨時攤位,售賣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商品,顏色更是五彩繽紛。很多街道經常因為集日或是季節性的節日而禁止汽車通行。整個布宜諾斯艾利斯就像一個大劇院,上演著拉丁美洲風情的街頭劇目,卻有著威嚴的歐洲古典風格建築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