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行程3 冰原海岸線:探尋與南極的關聯(3)(2 / 2)

希拉裏率領的補給隊沿途放置補給物資,供由維維安·傅克思(Dr Vivian Fuchs,後被授予爵士名譽)領導的英國隊徒步穿越南極使用。麵對困難毫不妥協的勇氣,為達到目標不遺餘力的努力,都讓希拉裏和傅克思的南極探險成為了不朽的傳說,許多人認為他們兩人的功勞不啻於早期的南極探險英雄。

凱庫拉的故事

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鯨愛好者一樣,我們也來到了凱庫拉,這是一個安靜的漁村,卻有著豐富的海洋動物資源,包括抹香鯨、逆戟鯨、暗色斑紋海豚、赫氏海豚、海狗、膽小的四處遊動的小龍蝦,以及天空中種類多樣的鳥類。“它噴水了!”一般情況下,人們不論何時看到鯨都會發出這樣的叫喊。凱庫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動物和鳥類保護區之一,而且這裏的各種動物相距都不遠。從基督堂開車向北,兩小時之後就來到凱庫拉。這裏以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海洋生物而聞名。小鎮坐落在遍布岩石的半島上,半島向著太平洋伸出。背景是連綿起伏的山峰,一直延綿到由於太平洋的深穀所抬升的岩石海岸。雖然從視覺上來看,這裏與南極洲截然不同,但凱庫拉的延綿群山被白雪覆蓋的峰頂,在深秋的陽光下,與清晨空氣中的南極有種類似的感覺,都是那樣鮮明而清新。參與觀鯨的遊客們登上各自的巴士,等著被帶往恭候已久的巡遊船,此時的觀鯨旅遊中心充滿了期待的氣氛。每年都有好幾千名遊客來到這裏,乘船出海,追逐鯨的蹤影,享受這種見到巨大海洋動物的激動時刻。這真的是再好不過的生態旅遊了。凱庫拉海岸處的海水很深,這樣抹香鯨才能終年都靠近岸邊。許多不同種類的鯨,比如進行夏季遷移的逆戟鯨,巨頭鯨、藍鯨和南露脊鯨也會不時露麵,它們沿著主要的遷移路線從南極向更靠近赤道的水域遷移。抹香鯨可深潛到2000米的海底,並且能在水下待上最多2小時捕食,然後就會浮出水麵呼吸。海狗和海豚也會潛水,但潛入的深度較小一些。凱庫拉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遊客可以與暗色斑紋海豚共同戲水遊泳的地方。如果你有時間在凱庫拉消磨一個下午,那會是非常有趣的,因為這裏的海豚都是自由活動的。

伯德紀念碑

在維多利亞山頂,可以將惠靈頓風光一覽無餘。伯德的紀念碑就修建在這座山頂上。紀念碑是由伯德的朋友和惠靈頓人民獻給海軍少將理查德·伯德的。紀念碑的設計者和建造者均為新西蘭雕塑家多琳·布魯姆哈爾特(Doreen Blumhardt),其設計靈感來自南極防雪帳篷的形狀,碑上的瓦塊的色彩象征著南極極光。理查德·伯德的極地探險開始於北半球,當時這位美國海軍軍官宣布自己在1926年由斯匹茨卑爾根島(Spit sbergan)乘飛機飛達了北極極點。但這一功績受到一些人的質疑。兩年後,伯德把目光轉向了南極,並率領一支探險隊進行南極探險。伯德在羅斯海東南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基地,即小美洲基地(Little America)。

沿著伯德紀念碑的碑尖所指方向,從這裏向南飛,飛行5300公裏之後,就能到達南極。

1929年,伯德成為個駕機飛躍到達南極極點並折返的人。他最初兩次南極探險時,使用的兩艘船都是以新西蘭的奧塔哥港為基地的。伯德少將因為其數次南極探險的壯舉而成為在達尼丁受到廣泛讚許的人物。

惠靈頓本地的雕塑家Tanya Ashken一生熱愛自然,她的創作初衷源自於對鳥兒的熱愛。她呼籲人類對信天翁應給予更多的保護。

沙克爾頓在逐漸消融的浮冰上,在僅憑小小的救生艇勇闖狂風巨浪的噩夢般的航行中,他憑借自己過人的勇氣和頑強的鬥誌以及個人獨有的品質,保持了隊員的士氣,最終將全部隊員安全帶回了家。

他與新西蘭的關聯一直延續到許多年之後,直到他再次結束1933年到1935年的探險,從查墨斯港返回。多年後的1956年,伯德被任命為美國“深凍行動”的指揮官,而這一行動的基地最初就設立在克賴斯特徹奇機場。

亨利·奇皮·麥克尼什的墓碑

奇皮夫人是一隻虎斑貓,1914年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爵士進行南極探險時,這隻貓也“應聘”隨船出海。當船隻在威德爾海被冰塊圍困動彈不得的日子裏,這隻叫奇皮夫人(實際上它是一隻公貓)的虎斑貓成為木匠兼修船工亨利·麥克尼什(Henry McNeish)的親密伴侶,他們和其餘船員一起熬過了長達一年的重重困境。最後,沙克爾頓雖然很不情願,但卻堅決地下令射殺船上搭載的雪橇犬和這隻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