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政治經濟的“演變”(2)(1 / 3)

在丹麥,農產品出售由農民自己成立的農業協作社負責,每個農場主都是農業協作社的成員之一,農場主必須把他的全部產品提供給協作社建立的商業公司,而且公司不能拒收,農場主專管生產,商業公司管銷售。為了防止協作社內購買產品時壓級壓價,協作社內部通過選舉或投票選擇供貨者,這就保證了大供貨商在協作社內有足夠的影響。協作社有自己的董事會,定期選舉管理人員。通過協作社來解決賣方與買方的糾紛和利益衝突,這是丹麥沿襲了一個世紀的傳統。

2.丹麥經濟的“實力派”

由於國土麵積較小,資源的相對匱乏,在曆史上丹麥一直是個農業國。丹麥工業始於19世紀末,最初的工業是建立在農業和漁業基礎上的。國家的不斷繁榮促進了製造業的逐步提升。20世紀30年代,丹麥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至60年代進入成熟期。20世紀60年代以來,北海石油、天然氣被開發,不僅使丹麥的石油、天然氣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供出口。在這一時期,丹麥的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產值,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部門。如今,丹麥的工業產值約為農業產值的5倍,工業產品60%以上供出口;工業領域就業人口約占全部就業人口的18%,而農業領域隻約為4.5%;工業生產為出口提供了76%的商品,農產品則占14%。

其工業產品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款式新穎,顯示出丹麥工業界適應發展、抓住機遇的能力。

丹麥的主要工業部門有:石油開采、風力發電、食品加工、造船、水泥、建築、電子、化工、醫藥、家具等。其橋梁建設、醫療器械、船用主機、水泥設備、環保設備、光通信、音響、助聽器、啤酒、酶製劑、胰島素等技術和產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工業產品中銷量最大的是家具、服裝、玩具和刊物。

發達的丹麥農業為加工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穀物、土豆、甜菜為啤酒業、糖加工業提供了原料;肉類和魚類被加工成罐頭食品;牲畜的各種腺體被加工成藥品;熏肉、奶製品、玉米加工和釀酒在食品及飲料工業中占較大比重。反過來,為適應農產品加工出口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機械設備產業水平很高,特別是用來加工黃油、糖、巧克力等產品的機械設備,是丹麥裝備製造業的一大特色。農產品出口又進一步帶動了包裝、航運、冷凍器材、船用發動機、油漆、導航儀器等產業的發展。

丹麥主要的機械製造工業包括電機、農用機械、水泵、恒溫控製器、電冰箱、通訊設備和造船。電子工業最新產品包括:船橋係統,飛機自動著陸係統,衛星測量及能量引導係統,郵政聲控分揀係統,皮層血液分析係統等。丹麥造船技術先進,能生產世界是最大型的超級油輪,但由於近年造船業競爭力的下降,不少船舶已轉向國外訂購。

但目前世界海上航行船舶的主機仍然多由丹麥製造或用丹麥專利生產。

石油、胰島素和塑料製品是丹麥化工工業中的領頭羊,特別是胰島素,其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遠銷海外。丹麥的橋梁建設亦非常著名,輕軌微型地鐵係統通過橫跨厄勒海峽的跨海搭橋,將瑞典與哥本哈根機場相連接,哥本哈根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

作為歐盟成員國,丹麥一直積極致力於環境保護,這個政策促進了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產品的出口很受歡迎,如生物廢水淨化係統。

能源領域的開發亦是如此。丹麥雖然在北海開發出了石油和天然氣,但仍沒有放棄節能方麵的研究,相關產品亦大量出口。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風力渦輪設備和技術的出口國。

在丹麥生產與就業情況發展的背後,製造領域的各個行業也同時經曆著深刻的結構調整。包含電子產品在內的機械工業產品所占的產值比例愈來愈高,化工工業也同樣如此。自1980年來,食品、飲料和煙草業則一直維持著基本相同的水平,而紡織、服裝和皮毛工業則經曆了明顯的下降。這主要是由於來自第三世界國家低生產成本的強有力競爭。最近,一些中東歐國家也加入到了這一競爭行列。

丹麥產品製作精良,質量上乘。丹麥人亦很有設計天賦,這在丹麥產的家用電器上得以體現。丹麥生產的收音機、音響製品等,有些都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珍藏品。此外,家具、銀器、瓷器、服裝業很有品味。

目前,“丹麥設計”由於風格獨特,不僅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已成為一種風格和流派。丹麥建築師在國際上亦很活躍,比較成功的作品包括悉尼歌劇院和巴黎的新凱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