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絢麗多姿的藝術國度(4)(3 / 3)

19~20世紀丹麥在經曆了新古典主義之後,相繼出現了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以及現實主義的藝術形式。建築方麵,浪漫主義的建築樣式從中世紀和文藝複興建築中吸取營養,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建築師赫霍爾是這方麵的代表,他采用哥特式建築的某些原理設計了哥本哈根圖書館。斯托爾克和尼羅普等也是這一時期建築師的代表。1930年,丹麥興起了現代建築運動,國際風格樣式的公寓、住宅、工業建築和文化設施在市鎮建築中不斷湧現。建築師科佩爾、沃勒特、烏特鬆和瑟倫森等就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

雕塑方麵,浪漫主義在反對新古典主義的美學原則的同時,不斷從民間藝術和中世紀木雕中尋找新的造型因素。托爾瓦德森的學生弗雷溫就常常采用學院派的手法表現文學題材。耶裏考年輕時曾遊學羅馬,後來也開始反對新古典主義。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印象主義雕塑家尼爾森深受法國雕塑家羅丹和馬約爾的影響,其作品堅決反對學院派的傳統,開啟了丹麥現代雕塑的新紀元。自此之後,丹麥陸續出現了自然主義雕塑家比約、凱爾;非客觀派雕塑家海魯普;鋼材科雕塑家雅科布森等現代雕塑大師。

19世紀,丹麥的繪畫在不同階段受到了歐洲各種不同繪畫流派的影響。首先是荷蘭大師畫風的影響,到19世紀中期是德國杜塞爾多夫畫派的影響,之後是以法國為中心的現代流派的影響。這期間,丹麥的肖像畫和風景畫發展最快,埃克斯貝爾是肖像畫中的佼佼者,鬆訥、倫德比、斯科夫文爾等則是風景畫的大家。19世紀末,受法國印象主義的影響,很多年輕畫家紛紛效仿,其中非利普森成就突出,他能嫻熟地運用印象主義手法創作風景畫。而吉爾辛、斯瓦訥、魯德等也是印象主義畫家中的重要成員。印象主義向後發展,出現了後印象主義的畫家,韋埃就是一位擅長采用象征手法作畫的後印象主義畫家。進入20世紀後,丹麥的繪畫更緊隨歐洲大陸的步伐,“拒絕者沙龍”等畫家組織相繼出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後立體主義社”成立,創建者是畫家倫斯特勒瑪和斯萬訥。1938年,抽象超現實主義運動興起,畫家約恩、雅科布森,雕塑家海魯普等人積極投身到運動當中。40年代後,還出現非客觀畫派,其代表是耶倫森和延斯等。此外,民主和地方繪畫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代表作家是厄勒、赫斯特、默勒等。

知識小百科

“右手拎著魚的婦人”

右手拎著魚的婦人是純石打造的石像,約80公分高,胖胖的婦人包著頭巾,穿著長裙,右手拎著一條方扁的魚。雕像麵對著的一幢建築就是19世紀著名的鮮魚交易市場。從這裏沿著新港運河走回新國王廣場,便可看到廣場邊的國家劇院門口,坐落著兩尊巨大銅像,這兩人是丹麥的劇作家和國歌作者。

第三節丹麥建築風情

丹麥之所以讓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如此迷戀的主要原因,就是你無論走到哪裏,都能感受到那種激發安徒生創作世界著名的美麗童話的氛圍和景觀。丹麥鄉村的美麗和寧靜,襯以眾多的莊園和古城堡,開闊的鄉間公路旁那如圖畫一般古老的鄉村教堂,還有那些獨具丹麥風味的小餐館,顯示出一種迷人的北歐風情。

1.精美的丹麥設計

走在丹麥的大街小巷,最能打動你的一定是各具特色的建築設計。

古樸的城堡、現代化的大廈、小巧別致的別墅交相輝映,把人帶入一種如詩如歌如童話般美麗的世界。丹麥人是注重創意和特色的,他們從法律上規定房屋設計要敢於創新,避免雷同,所以即使是走在丹麥的住宅區,你也絕對看不到千篇一律、整齊劃一的樓房。丹麥的建築設計是名副其實的百花齊放。

把美觀和實用巧妙地結合起來,使藝術性充分地體現在建築設計上是丹麥的建築家和設計師們開創的一種優良傳統。在這種傳統的滋養下,丹麥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建築設計大師,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烏特鬆。他設計的悉尼歌劇院以貝殼式建築享譽全球,他還和兒子楊·烏特鬆一起承擔了科威特議會大廈的設計和建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