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蘭配合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研究
藥物與臨床
作者:鍾古華 廖君蘭
[摘要] 目的 探討西酞普蘭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輔助治療作用。 方法 將60例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以氯氮平合並西酞普蘭治療,對照組單獨用氯氮平治療,共治療2個療程,於治療前及治療第6、12周後對患者的陽性與陰性症狀量表PANSS和簡明精神量表BPRS進行評定。 結果 治療第6周起治療組PANSS總分及BPRS總分均比治療前有所降低,且優於對照組(P 18歲、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治療組 采用西酞普蘭結合氯氮平進行治療。氯氮平(200~400)mg/d(國藥準字H,規格:25 mg:100片,山東仁和堂藥業有限公司),西酞普蘭(20~40)mg/d,(國藥準字H,規格:10 mg:21片,山東京衛製藥有限公司),不合用其他抗精神類藥物,6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2.2 對照組 僅單獨使用氯氮平進行治療。氯氮平(200~400)mg/d,每6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3 觀測指標
采用陽性與陰性症狀量表(PANSS)和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進行評定。PANSS量表共30項,陽性量表7項和陰性量表7項,得分範圍是7~49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項,得分範圍是16~112分;BPRS共18項,總分得分範圍18~126分,總分越高,病情越重。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不同時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0.05);入院治療6周後,治療組和對照組的PANSS的總分均有所降低,但治療組與對照組的PANSS總分比較差異仍無統計學意義(P=0.058>0.05);而在入院治療12周後,治療組的PANSS總分明顯優於對照組(P=0.0210.05);1個療程結束後(即6周後),治療組的BPRS得分與對照組相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34
2.3 不良反應
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後,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病例發生。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壓力的增加,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其患者在臨床工作中也更加容易見到。研究表明[1],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難治性精神分裂患者約占總人數的22.8%,且隨著各種因素的影響,罹患此病的患者還將不斷增加。然而通過目前治療手段,仍無法十分有效地治療本病、改善患者的預後,故此病越來越被廣大的醫務工作者所重視,並謀求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療手段。
西酞普蘭是5-羥色胺的再攝取抑製劑(SSRIs),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抗精神類藥物之一[4]。有學者[5]的實驗室研究表明西酞普蘭能有效抑製5-羥色胺再攝取,從而取到調節抑鬱、焦慮情緒,並通過激活多巴胺受體,以達到治療精神分裂和認知缺陷的目的。且西酞普蘭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對血液及肝、腎等也不產生影響,故可用於長期治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