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鳳瑤的這句話,卻是給她吃了一顆定心丸——鈺王妃可是說了,最喜歡女孩兒,若是咱們家因著女孩兒得了鈺王妃的親近,豈不便宜?
因知道鳳蔚然過得好,鳳瑤也算是放下一樁心事,來太傅府的次數愈發減少了,隻把大半精神放在製衣之事上。畢竟,離三月的四國來朝上供,還有二十日左右。
離禦衣局僅有兩條街之隔的大使館,如今已經住了許多四國的來使。偶爾也有使者結伴來禦衣局,刺探他們的進度與情形。時間,已經越來越近了。
清寧居的那一眾男師傅,漸漸也緊張起來,不再動不動就清高自傲,也開始日夜熬著,嘔心瀝血地製圖。
鳳瑤的圖稿,已經完成六十份,便再沒有多添——總共才一百零八套,她已經獨占了大半,總不好不給別人出頭的機會。因而便叫禦衣局的負責針線的宮女們裁剪縫製,又叫閆繡娘、胡繡娘等人進行刺繡添色。
期間,並沒有忘記給無憂樓送菜譜,仍舊是每月兩三道,漸漸從大菜轉為小吃,比如涼皮、豆腐乳等,甚至鳳瑤還弄出來了臭豆腐。
臭豆腐這道菜一出來,頓時又掀起了一波新風潮,比當初的皮蛋剛問世時,情景更加熱烈。畢竟,皮蛋雖然看起來像是壞了的蛋,卻長得甚美,多吃幾口,漸漸也就愛上了。臭豆腐卻不是,綠幽幽的顏色,散發出來的極似某物的味道,敢吃的人幾乎沒有。
剛端出來時,甚至小夥計都被客人按在桌子上打了一頓,被詰問為何動了手腳,如此害他?小夥計被打得頭都腫了,委屈得不得了。後來還是聞人宇出來,當場一口氣吃了兩塊臭豆腐,才叫那客人稍稍解氣。
才一小碟臭豆腐而已,便令半個大廳裏都散發出奇異的味道,因而客人們全都朝這邊看過來,隻等聞人宇的解釋。聞人宇親自示範,臭豆腐是可以吃的,並且味道極好,但是卻沒有多少人買賬。無奈之下,隻得求助於鳳瑤。
鳳瑤想了想,這世道便是如此,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免不了被夾手。便寫了一封信,支了招兒給他,卻是一力破萬法——每天推出十塊臭豆腐,敢吃的人,給五兩銀子獎勵。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個活動剛一出來,無憂樓的門口便很快被擠滿了人。畢竟,就連聞掌櫃都曾經一口氣吃掉兩塊,這東西又沒有毒,隻不過味道不好罷了,怎麼就吃不得?
且,五兩銀子著實不是小數目,要知道五文錢就能買一斤大米,二十文錢就能買一斤豬肉了,五兩銀子足夠尋常人家有滋有味地生活兩個月了。故而,前來品嚐的人趨之若鶩。
臭豆腐隻是聞起來是臭的,吃起來倒是香的。漸漸的,臭豆腐也有人開始接受了。隻不過,相比起來,它的同胞兄弟,豆腐乳的銷量卻日漸風靡起來。
聞人宇也不氣餒,每日推出的請人品嚐臭豆腐的量,慢慢變作五十塊,獎勵的銀子也從五兩銀子,慢慢變成了一兩銀子。然而,每天排隊來嚐的人,隻多不少。
就在臭豆腐日漸風靡的時候,卻又出了一件事,卻是玉無憂買下的辣椒園,不知為何失竊了,許多曬幹的好辣椒都被盜走了。這件事尚未查出來結果,便見知味樓也推出來了辣菜,取名做“南宮菜”。作祟的人是誰,由此一目了然。
鳳瑤聽了這件事後,腦中浮現出南宮無情那張比女子更細膩絕美的臉龐,以及他和玉無憂之間若有似無的針鋒相對,心思一動,便沒有插手。
令人奇怪的是,玉無憂似乎也沒有什麼舉動。這件事的發展,漸漸愈發離奇起來。無憂樓的“鳳菜”,漸漸往鹹辣口味靠攏,而知味樓的“南宮菜”,一開始便是甜辣口味,並日漸推廣開來。
兩家雖然同時推廣辣椒,卻是風味並不相同,竟有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鳳瑤百思不得其解,漸漸也撒開手了。反正她自認為,比經營手段是比不過玉無憂的,就連南宮無情也比不過。
既然不擅長,索性不插手,隻管提供菜譜則是。反正,她每天忙得也沒時間顧慮這些事。
就這樣,日子忙碌而又充實地滑過,很快到了三月初三,四國來朝上供的日子。這天一大清早,四國來使便帶著自家國內的特產,譬如布匹衣裳,譬如珠寶釵環,譬如香料脂粉,譬如絕世美女,一齊進宮拜見皇帝。
而難得出現一次的錢老爺、潘老爺等人,也一大清早就出現在了禦衣局。